有人反对,“什么说不定,是肯定,这个数据,我相信国外发展的比我们快,但是我不相信这样还超过了。”
但又有人说:“人家领先太多了,我们起码要追赶几十年。”
“那是少了许组长,许组长造的彩色电视机在国外就很受欢迎,人家为什么不买本国的彩色电视机,而要买我国的,肯定是我国彩色电视机好。”
这已经说明了在彩色电视机方面国内已经赶上国外,甚至超越国外。
“电视机是电视机,发动机不一样,发动机在国外是重点研发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会比电视机多的多,也没那么容易追赶。”
他们就这个问题吵了起来。
造了彩色电视机又造了发动机,算是话题半个中心的赵章表示:他们是真有活力。
他打个哈欠溜了,把发动机生产线弄好生产出发动机已经是凌晨了,再一通测试奔着两三点去的。
又不是几十年后的夜猫子时代,这会儿是真的困,赵章溜走前还不忘跟余总工请个假。
累了这么多天了,他又不缺这点工资,当然不能亏待了自己。
赵章直接一睡到大中午,洗漱完了去食堂打饭,打了回家吃,吃完又躺会去了,闭上眼又睡了过去,再睁开天又黑了。
颇有要把最近缺的觉补回来的架势。
赵章疯狂补觉,厂里热闹非凡。
厂里张贴一会儿招工启事就揭下来,照顾本厂职工,从本厂职工里选拔工人是这个年代的正常操作。
除了是对本厂职工的照顾以外,也是避免工厂人员混杂。
在敌特盛行的年代,知根知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优势。
但他们做样子,有张良计,来找工作的人也有过墙梯,扒出那张被盖住不久后就要被揭下去的招工启事。
一共三个幸运儿加入了这场招工,其他都是职工子弟。
厂职工子弟参加的有一百五十八人,加上这三个一共是一百六十一人,这次招六十人。
正式工名额厂里也不是说有就有的,生产线都是昨天捣鼓出来的,所以全是临时工。
那三个幸运儿不知道,厂里职工子女都清楚生产线在那里,以后转正成正式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所以厂职工子女都很敌视突然加进来的三个人,这不仅意味着他们的到来可能让他们下乡,还意味着他们可能失去三个正式工名额。
不过他们也只是敌视一下,更多的是在专心背诵复习。
他们三个外来的威胁比本厂职工小多了,不像他们都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
厂职工子女没理他们,他们也就在那背仓惶准备的资料。
下午就是笔试,笔试按理来说要刷人的,但是这次招工考试是有史以来最公平的一次,没有为谁预留位置,厂里决定就不刷了,面试成绩出来,两个综合考虑决定入选名单。
三个幸运儿,两个挂在倒数,一个挤进了前六十,不多不少刚好第六十名。
晚上就是面试,第六十名那个不用说了,倒数的那两个也舍不得走,这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就是不成也要熬到面试结束。
他们各自弄了点吃的,就回到机械厂等着晚上的考试了。
赵章第二天去厂里听说了这回事,“结果呢?”他想知道后续,不要给他一半的瓜。
“后续就是六十名都是咱们厂的职工子女。”
厂职工子女耳濡目染,加上全力备考怎么会差了,只是有几个考试太紧张第一场笔试的时候临场发挥不好,考的名次不高。
要是那人前十或许他们争不过,但是第六十名太悬了,排六十到八十名这个阶段的职工子女面试超过他就能把他挤到后面去。
所以综合排名对方也只排到了七十二名,录取六十人的情况下自然被剔除了。
因为职工心里急,本来等着今天发录取名单的,昨天就发了。
“那个七十二还不服气,觉得我们有内幕,故意只招职工子女。”事实是这样,但是这次的招工考试真的只是偏向,没有任何暗箱操作。
这操作一次怎么跟其他落选的职工交代?
不服气是吧,来,你们三个都在旁边看着,看看人家的面试水平。
再拿出笔试试卷,分数咬的挺紧的。
“那个七十二笔试和六十一就差了一分。”
赵章足以想象到那个画面的精彩程度,幸运是相当幸运的,可惜还是差了一点。
剩下的九十八名职工子女毫无疑问面临着下乡,有那么几个家里把岗位让给了他们,最后下乡的职工子女是九十三人。
他们的离开让厂里气氛有些沉闷,那些家里孩子进厂工作的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过了大半个月这事儿才算有所缓和。
距离近的人都到乡下了,与其在这里难过,不如给孩子写信,看缺点什么。
赵章?对赵章影响最大的只怕是原本食堂就给他打饭份量足,现在是满勺冒尖。
毕竟要不是他,这六十人都留不下来。
现在靠他,以后还得靠他,下乡又不是就这一回,之前没够岁数的,后面也会够岁数,能不能留在城里就看他能不能再多整两条生产线了。
赵章:这压力给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