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想了很多,实际上不过过去了几秒钟,人刚到窗口。
厂领导有个专门的窗口,但也只是从大锅菜变成了小锅菜,仍旧是直接打饭的模式。
厂长让窗口打菜的阿姨把大厨叫过来,大厨不明所以,但是厂长喊他他肯定不能不来。
“厂长您叫我?”
厂长:“魏书记来我们这吃饭,你给魏书记做几道拿手菜,让魏书记尝尝。”
大厨回想厨房里有什么能做的,不过还不等他应声,魏书记就说:“不用麻烦,这有现成的就给我们打一点。”
“这……”厂长犹疑,他还是想让大厨做一顿的,好歹能拖一拖。
魏书记坚持,厂长也只能作罢,打好饭他说:“不知道魏书记您要来,我们也没有准备……”
“挺不错的,有荤有素。”
两人打着官腔,在人不多不少的地方坐下。
“你们这吃饭的时候还能看电视。”
“我们厂造出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时候测试机器,造出了几十台电视机,因为是计划外的生产,厂里决定作为福利卖给了厂里职工。”
“几十台只能惠及几十个家庭,我们便想到把电视机放在食堂,这样就有更多人能看到电视,就留了一台。”
“我们研发改进造出二代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同样也留了一台。”
厂长条理分明,简单解释了电视机的由来,而且这事又不是什么错,还照顾了厂里职工,他说的底气十足。
魏书记也觉得不错,丰富了厂里职工休息时间,电视里还会播放最新政策,也算是让他们跟上政治脚步。
魏书记和厂长在那谈话,苏海炳却是在专心吃饭,他迫切的想要吃完饭,了解发动机。
所以他吃完了,魏书记他们都还没吃完。
苏海炳:“我走走,消消食。”
苏海炳借口离开,魏书记也没阻拦。
厂长哪能就让人这么走,杜松达一直在旁边杵着,不用想了,“小杜你领着这位老先生,将人照顾好了。”
这话让人不好拒绝,魏书记也的确担心苏老一个人,“麻烦杜同志了。”
苏海炳不想再听客套话,杜松达刚回应了两句发现苏海炳走人了,连忙跟上。
“老先生不知道怎么称呼?”
苏海炳:“免贵姓苏。”
“苏老先生我带您四处逛逛,我们机械厂是A市最大的机械厂……”
杜松达停顿了一下,没看到苏海炳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就继续往下讲了。
杜松达进厂三年多,在职工中算年轻的,但他父母也只厂里的,他还没进厂就住进家属院了,对机械厂的了解不比任何人少。
“我们机械厂发展的本来就不错,但是这两年愈发好了,别看无线电厂工人很骄傲,牛气的很,实际上也是靠我们厂,要不是我们厂他们别说生产彩色电视机了,连电视机都生产不了。”
“我们也不亏,卖了几条生产线起了好几栋楼,大大缓解里了厂里职工的住房压力。”
“我们还在厨房和厕所贴了瓷砖,方便家属打扫。”
虽然是很小的改动,但是,“不是我吹,我们厂住房绝对是我们A市最好的。”
其他厂子的职工可羡慕了,之前还笑话他们要自己贴钱,结果整出来后发现方便很多,又是厂里出面花不了几个钱,那些人转头就变了嘴脸。
“我们厂还生产数控机床,(许)数控机床的可以精确到……”杜松达几次想说赵章都给忍住了,经历了敌特的事情,他们对外统一是技术部。
赵章是技术部的人,不算说谎,又保护了他。
苏海炳认真听着,他本来想提一提发动机,但是听到杜松达的介绍又往后压了压,他只从魏书记口中了解到机械厂的发展,从杜松达又是不一样的角度。
一直等到杜松达提起发动机,他就开始夸赞,“你们厂新研发的发动机挺好。”
“那是当然,性能比原来的强多了,不说和国外比,国内肯定没发动机能比得过。”
“不仅发动机好,这条发动机生产线还帮我们招了六十个工人……”让一部分职工子女免于下乡。
杜松达及时反应过来他的话有歧义,像是不满知情下乡政策,连忙改了口,“我们厂子进一步壮大。”
虽然他改口了,苏海炳还是听出来了,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这发动机性能的确是好很多,你们厂技术员真厉害。”
杜松达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都不用摸都知道他现在背后全是冷汗,回答起来也没之前那么爽利,“我们厂领导重视人才,大学停课了,我们还捞回来两个大学生。”
这不就把许组长捞回来了,要不是厂长的英明决策,他们厂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苏海炳没有多想,大学生对普通人来说是高学历,但是在科研方面只是迈过了门槛。
他提出几个和技术有关的问题,杜松达在厂办干活,那是对技术一窍不通,连车间工人都不如,实在是答不上来。
苏海炳也就不再问,“能不能领我去技术部?”
杜松达为难,苏海炳和魏书记一起来的,看着就不简单,但技术部是机械厂的核心,怎么能随意领人过去。
以前吧大家是没这个意识的,潜意识里没觉得技术部是该保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