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意多带了几份报纸过来,直接抽出一份打开来指着地方给孙副校长和一旁听着的钱老师看。
“这就是周校长写的。”
“周校长肯定是教语文的,文章写这么好。”
她一个字都修不动,生怕修了丢了原来的味道。
前段时间听过公赵章开课的钱老师:“……”真想说你想多了。
然而他被文章所吸引,已然让他忘了吴佩枝的话。
吴佩枝看到两人通红的眼眶心中了然,没有人能逃过这篇文章啊。
“不知道妮儿这位同学是哪位,我……算了。”还是不打扰学生了。
“这些书我送到了,你们让人过来搬一下。”
孙副校长招待吴佩枝,钱老师去喊人,本来是喊老师的,但书这么多,孩子们课也上不下去了,就带过来一起搬书了。
当然帮忙的只有四五六三个年级。
饶是如此,这书搬到放书的仓库也花了两三个小时。
清空了车,赵章依然没回来,吴佩枝还要赶回去,只能将报纸交给孙副校长离开了。
苏老师:“校长闷不吭声办个大。”
“我也才知道校长文章写的这么好。”又是上报纸又是让人捐书。
苏老师叭叭叭说了一堆,唐老师都没反应,她转过头看向她,喊道:“唐老师?唐老师?”
唐老师回神,“怎么了苏老师?”
苏老师:“……我说校长厉害。”
唐老师:“的确是厉害。”只怕竞赛的事情也和他有关。
她依然不太确信,但感觉概率很大。
只是没想到校长是这样的,和同事们跟她说的完全不一样。
唐老师才来了一年,其实对原主的无能体会并没有那么深,如果她是和原主一同入职的此时怕是要觉得不对劲了。
可惜她不是,就是她是赵章既然这么干了,就不怕人设崩塌,早有应对之策。
赵章回来知道书到了,一同送来的还有给他的报纸,打开里面还夹着信封,里面塞着汇款单。
赵章放到兜里,安排图书室的事情了,之前已经选好了地方,只是事情没确定,而且他这早就做好准备看起来就像是特意讨书的。
虽然是事实,但也得有块遮羞布不是。
图书室安排在了三楼,打扫一下,购入大书柜,将送过来的书分门别类的放入,再摆上几张桌子凳子,空荡荡的屋子瞬间充盈起来。
“以后每个班多加两节阅览课,一二年级就由老师来念,不能借书。”
这个决定让整个学校的孩子们沸腾起来,欢呼声响彻整个红旗小学。
最苦的怕是一二年级的老师了,不过他们甘之如饴,只是念一念而已,他们念其实也看了书。
他们只有对孩子们可以增加阅读的高兴。
赵章安排好之后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感谢信寄了出去,寄到报社。
原本报社就刊登了捐赠的书籍送到,以及孙副校长他们的感谢。
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没想到赵章还会专门寄信过来,还写了如果能够刊登不要稿费。
因为信刚好又是落到吴佩枝手里,她找到主编,“主编我们刊不刊登?”无论是公心私心她都想刊,不过要不要刊登还是要主编决定。
主编正在看感谢信,从头看到尾,半晌缓缓吐出一口气,“刊。”
她想每个捐赠者看到这封信都会很开心。
“周校长既然说稿费不要,我们也不能让他真心感谢掺杂上铜臭味,咱们报社别的不多,就寄点报纸过去吧。”
因为时间尚早,还没开始排版,这篇感谢信直接加入了明天刊印的报纸里。
第二天,黄国标买到报纸看到上面的感谢,一连看了好几遍,脸上笑容别提多大了。
上门的顾客都问:“老板你家是不是有啥喜事儿啊?”
黄国标摆手,“没有没有,我家没啥喜事儿,是我给红旗小学捐书,人家感谢我,我高兴。”
“你们看看。”他熟练的拿起报纸指给顾客看,显然这不是第一回了。
顾客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看完一整篇感谢信,“唉,我都没看报纸的习惯,要是看了我肯定也给他们捐书。”
现在感谢的就有他一份了。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黄国标嘴角咧的更高了,还好他有。
*
赵章没想到寄出信还能得到一叠厚厚的报纸,学校里订的是市报,省城的报纸倒是不重叠。
赵章全都拿回办公室,看完一部分拿去其他老师办公室了,“你们看完就送到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