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芸刚才打来的电话还在耳边回响:“张师傅,我们需要一段教学视频,简单、基础,但……万无一失。”
他没问为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摄像机红灯亮起,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声音低沉却清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步,打开手机设置。”
(未完待续)夜色如墨,老社区活动中心的灯光昏黄而稳定。
老张坐在那台陪伴他三十多年的录像机前,神情专注得像在完成一项庄严仪式。
摄像机红灯亮着,映在他布满皱纹的脸颊上,像是某种无声的烙印。
他没看稿子,也不需要。这些话,是刻在骨子里的。
“第一步,打开手机设置。”他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找到‘云同步’这几个字,把它关了——就像你不想让邻居知道你家米缸还有几斤米,对吧?”
镜头外,一台旧笔记本正同步录制音频。
赵小芸蹲在一旁,屏息凝神。
她知道,这三分钟,可能比三年的新闻调查更有力量。
老张继续说着,语不快,像街坊拉家常:“第二,别用系统自动生成的名字。什么‘视频oo’‘拍摄于o年’,这种名字一搜就出来。你自己起个名,比如‘阿妈炖汤那天’,藏得越普通越好。”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仿佛穿透屏幕望进千千万万个正在观看的人眼里。
“第三,一段视频,分三份存。手机一份,u盘一份,再个微信给信得过的亲戚——不是为了传出去,是为了防着哪天突然没了。就像藏药方子,别全放一个抽屉。”
屋内安静极了,只有机器运转的微响。
他说完最后一句时,并没有立刻停下,而是缓缓吸了口气,眼神变得深远。
“我不是教你们对抗谁。”他声音轻了些,却更重了,“我是怕将来的孩子问起今天的事——那些人为什么走了、房子怎么没了、钱去哪儿了——我们拿不出东西来回答。”
摄像机红灯熄灭。
赵小芸没说话,只是轻轻抱住了双臂。
她知道,这段视频不会出现在正片里,但它会像一颗种子,在人心最深的地方生根。
两天后,《说话的人》第一集上线。
主片讲述的是农民工讨薪困境,真实、克制、令人窒息。
而就在片尾黑屏即将结束时,一行小字浮现:“谨以此献给每一个不愿沉默的声音。”
紧接着,那段教学视频悄然播放。
没有配乐,没有剪辑特效,只有一个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教普通人如何留下真相。
布十二小时,转破十万。评论区刷屏:
“我照着做了,录下了拆迁办推门进来那一刻。”
“我妈说这老头儿说话像我爸。”
“原来记录本身,也是一种抵抗。”
与此同时,京城司法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内,陆承安将最后一份文件装订完毕。
封面写着:《关于确立分布式视听证据法律地位的立法建议》。
附件中,二十个判例整齐排列,每一个都引用了“蜂巢镜像”数据——那些曾被定义为“非法获取”的民间影像,在他一次次出庭辩护下,终于被法院采信。
他在附信末尾写下一句:“当人民开始自我赋权,法律不应是刹车,而应是护栏。”
七天后,终审判决尘埃落定。
当晚九点十七分,他接到文化部办公厅来电。
对方语气客气而郑重:“陆律师,苏霓同志已被列为‘公共文化治理创新课题组’候补成员,目前进入最后审议流程。”
挂掉电话,陆承安走上阳台。
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远处电视塔依旧闪烁着信号光。
他点燃一支烟,火光在夜色中明灭。
烟雾缭绕中,他望着那座曾将她拒之门外的体制高塔,唇角微扬,低语如风:
“不是你回来了。”
“是这个时代,终于等到了你。”
而此刻,那份尚未公开的闭门会议议程,已悄然送达七位专家案头——
议题赫然写着:“公众参与平台建设规范”。
其中一条草案格外醒目:
“建议由政府统一开标准化记录终端,接入官方认证系统。”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