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31章 让权力看得见(第2页)

第131章 让权力看得见(第2页)

一封来自西北边陲小镇的信静静躺在收件栏里,寄信人身份显示为辅警。

附件是一段执法记录仪视频。

他迟疑片刻,移动鼠标,准备点开——老张的手指在鼠标上顿了许久,才缓缓点开那封来自西北边陲小镇的邮件附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屏幕亮起,执法记录仪的画面略显模糊,风沙声夹杂着断续的对讲机电流音。

镜头晃动中,一名身穿旧式辅警制服的年轻男子站在两名牧民中间,身后是荒芜的草场和低垂的灰云。

他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本记录将同步至蜂巢g节点,请各方确认是否同意。”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两个原本怒目相视的牧民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迟疑地点头:“我……我没意见。”另一个也嘟囔了一句:“只要公平就行。”

没有争执,没有推诿,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警告。

调解过程不过二十分钟,条款写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双方签字按手印,辅警还特意把笔递到老人手里,轻声说:“慢点签,不赶。”

视频结束,黑屏前最后一帧画面,是那位辅警回头看了眼摄像机——那一眼,像是一道光劈开了体制深处的幽暗。

老张怔住了。

他坐在书桌前,窗外夜色如墨,台灯昏黄的光晕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上。

几十年来,他拍过无数纪录片,揭露过腐败、呐喊过公正,也曾因“过度敏感”被禁言三年。

他曾以为,“看见”是为了对抗,“记录”是为了留证。

可这封信告诉他——原来看见,也可以是为了建立信任。

“让权力看得见……”他喃喃重复着自己去年在培训课上的原话,眼底忽然泛起湿意。

第二天清晨,老张一言不地刻了二十张光盘。

每一张都贴上手写的标签:《最好的传承,是有人照着做了》。

寄件名单是他亲自从全国警察培训院校名录里挑出来的——有北疆雪域的警官学院,也有东南沿海的刑侦基地。

快递寄出那一刻,他站在阳台上点燃一支烟,火光在晨风中微微摇曳。

他知道,这一颗火种,已经不再属于他一个人。

与此同时,省会城市某会议室内,气氛剑拔弩张。

陆承安坐在长桌一侧,西装笔挺,神色沉静。

文件传阅至第七轮,《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证据采纳指南》终审稿仍在卡点——一位高层代表坚持要在第三条加入“须由指定机构认证”的限定条款。

“民间录制的视频随意采信,岂不是给造谣大开方便之门?”对方语气强硬。

陆承安没反驳。他只轻轻抬手,请求召开一场闭门研讨会。

六位法官到场,皆为近年审理过涉及民间录证案件的一线审判员。

其中一位女法官说起某养老院虐待案时,声音微颤:“家属偷偷录下八旬老人的话:‘爷爷昨晚没吃饭,护工把饭倒了。’我们顺藤摸瓜,查出整整三个月的餐补被冒领……如果没有那段颤抖的声音,那个蜷在床上的老人,只会被当作‘食欲不佳’。”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最终,那位坚持加限的领导站起身,踱步至窗前。

良久,他低声说:“删了吧。”

当晚十点,陆承安拨通苏霓电话时,手机信号断断续续。

“他们终于承认,”他声音低哑却带着笑意,“真相不该有出身之分。”

电话那头传来绿皮火车穿行山洞的轰鸣,还有远处孩童嬉闹的回响。

片刻后,她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温柔而清醒:“听见的人多了,声音自然就大了。”

陆承安望着窗外灯火,嘴角微扬。

他知道,这场变革早已脱离轨道,奔向更远的地方。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座中部工业老城边缘,一列斑驳的公交缓缓停靠。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朴素蓝布衫、戴着老式眼镜的女人拎着布包走了下来。

她抬头看了看前方挂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牌子的小楼,目光掠过墙上张贴的《居民议事规则》,唇角轻轻一勾。

楼内,几位退休职工正围坐一圈,手持纸笔,认真演练着什么。

有人念道:“时间:昨日下午三点;地点:家属区东门;事件:水管爆裂三小时无人修……”

她静静听着,眼神渐深。

原来,风暴早已悄然落地生根。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