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70章 黑板上的字会自己走路(第2页)

第170章 黑板上的字会自己走路(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紧急联系了陆承安,两人彻夜商议,一个名为“影子档案计划”的方案迅成型。

计划的核心很简单:任何人在任何火种站点匿名提交一份手写留言后,都可以从一个特制的盒子里,领取一枚镌刻着火焰与耳朵图样的精心制作的金属书签。

凭借这枚书签,持有者可以在未来任意时间,前往任意一个站点,换取一次完全私密的、面对面的倾听服务。

担任倾听者的,不是心理医生,也不是记者,而是一批经过特殊培训的志愿者,他们的代号是“话语托管人”。

他们的唯一职责,就是倾听。

不评判,不追问,不记录,更不传播。

他们像一个绝对安全的树洞,只为完成那个最简单也最艰难的仪式——“被听见”。

计划推出的第一周,三千枚精心制作的金属书签,被悄然投放至全国各大站点。

一周后,全部领空。

不久,陆承安受邀出席一个国内顶级的法学论坛,主题是“历史正义的边界”。

会议上,一位头花白、德高望重的资深法学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他认为“火种计划”所引的社会现象,有“鼓励翻旧案”的嫌疑。

“让几十年前的人,为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行为承担今天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是否违背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承安身上。

他没有直接反驳,只是平静地走到言台,请求主持人给他一分钟的时间播放一段音频。

会场的水晶灯光下,巨大的环绕音响里,没有传来激昂的辩词,也没有播放悲情的音乐。

响起的是十几个孩子齐声朗读的声音,稚嫩、清澈,甚至有些吐字不清。

“我爸……骗了人……”

“奶奶说,那件事不能说……”

“我妈晚上偷偷哭,她说她不敢说……”

孩子们念的,正是从全国各地黑板上收集来的、那些关于父辈罪与罚的留言片段。

当最后一个孩子的童音落下,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有空调的微风,掠过每一张震惊或沉思的脸。

陆承安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沉稳:“我们不是在追责过去。我们是在教我们的下一代,如何诚实地活着。”

全场寂静无声。

原定的议程被打断,主持人与主办方紧急商议后,当场宣布增设“代际赎偿与社会良知”的专题讨论。

风暴的中心,却在另一处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

某个凌晨三点,许文澜的私人终端突然响起最高级别的异常警报。

警报源,来自城市记忆馆——火种计划的总部。

不是黑板,不是留言墙,而是馆外广场的地砖缝隙中,被人用刺目的红色油漆,一笔一画描出了一行小字。

那正是苏霓在年那场直播事故中,被强行切断信号前,未能说出口的半句话:“如果没人敢说,那就从我开始。”

许文澜的心脏猛地一跳,立刻调取了周边所有高清摄像头。

画面中,一个穿着附近中学校服的女孩,背着一个贴有“回声频道听众俱乐部”贴纸的书包,正蹲在地上,借着路灯昏黄的光,用一支小小的画笔,费力地描摹着那行字。

苏霓接到电话,披上衣服就冲了出去。

她赶到现场时,晨扫工人已经拎着水桶和刷子,准备清洗那“煞风景”的涂鸦。

“等等!”苏霓拦住了他。

她在无数道或好奇或不解的目光中,走到那行红色的字迹旁,蹲下身。

她没有擦掉它,而是从自己的风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随身携带的黑色钢笔,在那行字的旁边,借着地砖的粗糙纹理,补写了一句遒劲有力的话:

“现在,轮到你说了。”

仿佛一个开关被按下。

当天傍晚,那条原本空旷的街道,从记忆馆门口开始,整条街的地砖,都被五颜六色的粉笔覆盖,写满了各式各样的话语。

路人纷纷驻足,有人沉默观看,有人弯腰加入书写的行列。

许文澜站在记忆馆的顶楼天台上,用全景摄像头记录着这壮观又寂静的一幕。

城市的霓虹在她身后闪烁,地上的粉笔字迹汇成一条沉默的星河。

忽然,她戴着的通讯耳机里,传来陆承安沉静的声音,他显然也通过远程监控看到了这一切。

“你看,”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和笑意,“门槛早就没了,门框也不摇了——现在,连墙都开始说话了。”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