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并进,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
而此时,赵小芸已经背着摄影器材,坐上了前往西北的绿皮火车。
她要去见陈默,她要拍一部纪录片,名字她都想好了——《讲台上的陌生人》。
镜头下的山村小学简陋却干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这里最动听的音乐。
陈默老师清瘦、儒雅,讲课时眼中总有光。
但当镜头对准他时,那光芒便会黯淡下去,透出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像一次温柔的剥茧。
赵小芸没有直接追问他的过去,只是记录他的日常。
直到有一天,她在黑板的一角,看到了当天布置的作业:“写下你最想告诉世界的一句话。”
孩子们写下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而一个坐在角落里的小女孩,用稚嫩的笔迹用力地写道:“希望老师能叫他自己想叫的名字。”
那一刻,镜头后的赵小芸瞬间泪目。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在黄昏。
孩子们都回家了,陈默一个人站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门口,对着远方连绵的群山。
他不知道赵小芸的摄像机还在悄悄运转,只是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低声说了一句。
“我不是怕麻烦别人,我是怕我的孩子们,从我身上学会了忍耐。”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讲台上的陌生人》在基金会平台上线次日,点击量呈几何级数暴增。
那个小女孩的作业,和陈默最后那句独白,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当天下午,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进了基金会——省人社厅主动联系,表示看到了相关舆情,愿意作为协调方,协助推动个案的解决。
一个月后,一张崭新的身份证被送到陈默手中。
姓名一栏,端端正正地印着——陈望春。
那天晚上,陈默,不,陈望春的朋友圈更新了。
他没有自拍,只了一张黑板的照片。
上面用漂亮的粉笔字写着一句话:
“今日授课内容:《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苏霓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正在主持一场高级别的项目评审会。
她面色如常,不动声色地拿起手机,在内部系统里更新了编号为oooo的案例状态。
在备注栏里,她只写了一句话:“当一个人敢于改回自己的名字时,他就已经赢了。”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许文澜悄悄走到苏霓身边,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上面是她刚监测到的信息:“北方两市教育局,已同步开始内部调研教师姓名历史遗留问题。”
苏霓接过纸条,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然而,就在她准备将这张象征着阶段性胜利的纸条收起时,许文澜没有离开,反而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她压低声音,说了一句与此事毫不相干的话。
“霓姐,我刚刚在例行监控政务公开平台时,现了一点东西。”
“什么东西?”苏霓随口问道。
许文澜深吸一口气,似乎在组织语言,但最终只是艰难地吐出几个字:“你还记得……我们一年前封存的那个‘深渊计划’的档案吗?”
苏霓的笑容瞬间凝固在了脸上。
许文澜的目光没有看她,而是直直地盯着自己电脑屏幕上的一处,那是一个极其偏远、几乎无人关注的地级市政务公开网站。
就在刚刚,一条极其简短、淹没在无数日常通告里的招标公示,被系统自动抓取并标记了出来。
她的指尖在触碰到鼠标的瞬间,竟感到一丝冰凉的寒意。
这,仅仅是个开始。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