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38章 风还没停就敢晾衣服(第1页)

第238章 风还没停就敢晾衣服(第1页)

会议室的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暂停期已进入最后十二小时,巨大的压力如乌云般笼罩在“记忆方舟”核心团队的每一个人心头。

技术部负责人脸色煞白,几乎是哀求着:“苏总,恢复吧!再不恢复,用户流失就不可逆了!我们先上线一部分无关痛痒的内容,起码让平台活过来!”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附和:“没错,先稳住基本盘,舆论的事我们慢慢公关。现在是生死关头,不能再赌了!”

争论声此起彼伏,焦虑的情绪像病毒一样在房间里蔓延。

“安静。”

苏霓的声音不大,却仿佛自带一种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

她环视一圈,目光平静而锐利,最后落在墙上的倒计时上。

那鲜红的数字,不再是催命的符咒,反倒像一把即将淬火的利刃。

“恢复,但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她一字一顿,掷地有声,“技术部听令,立刻筛选所有青少年口述项目中,主题为‘日常生活记忆’的内容。记住,只要这个主题。”

众人面面相觑,满脸困惑。

苏霓没有理会他们的不解,继续下达指令:“筛选标准有三:第一,剔除一切可能涉及公共人物、历史争议和社会冲突的片段。第二,进行深度脱敏,人名、地名全部模糊化处理。第三,将这些筛选后的口述素材,全部集中到一个新开的专题页,名字就叫‘我家的饭桌’。”

“我家的饭桌?”有人失声念了出来,语气里满是荒诞。

在这种风口浪尖,他们不选择宏大叙事,不为自己辩解,反而要去搞一个家长里短的专题?

“奶奶第一次用电饭锅,把插头插进了咸菜坛子;爸爸年轻时偷骑邻居家的二八大杠,结果连人带车摔进了稻田;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双白色的塑料凉鞋。”苏霓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我们要让人看见这些,看见最真实的烟火气。”

她站起身,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危机公关不是乞求,是引导。当所有人都等着我们解释火药从哪来的时候,我们偏要让他们闻到饭菜的香气。我们要让人看见烟火气,而不是等着别人找火药味。”

话音落定,满室寂静。

之前还焦躁不安的众人,此刻眼中只剩下震撼。

“我明白了。”陆承安第一个打破沉默,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釜底抽薪,更要借力打力。苏霓,你主内,我主外。”

他没有多言,立刻转身走出会议室,拨通了一个加密电话。

电话那头,是国内一位长期关注文化政策、极具分量的人大代表。

“周代表,打扰您了。关于口述史教育的社会价值,我这里有一份最新的白皮书简报……”陆承安的语极快,但逻辑清晰无比,“我们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孩子开始追问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追问家族三代人的职业变迁时,他们对那些宏大的国家叙事的理解,才真正开始具象化,才有了温度。”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陆承安适时地补充道:“我给您邮箱了一份附件,是燕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们完成的‘家庭三代职业变迁图谱’。从农民、工人到工程师、程序员,几十个家庭的缩影,比任何报告都更有说服力。”

“有点意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把材料来我看看。”

与此同时,在办公室的另一个角落,被称为“数字幽灵”的许文澜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那片被拦截下来的攻击流量,在她手中不再是一堆杂乱的数据,而是一幅逐渐清晰的“信息收割网络拓扑图”。

无数条数据流向汇聚成一个狰狞的数字蜘蛛网,中心节点赫然指向一家位于华中省份的地方舆情公司。

“找到你了。”许文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没有选择直接曝光这家公司,那太粗暴,也容易被反咬一口。

她将复杂的技术分析报告一分为三,隐去所有指向性信息,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安全专家”的口吻,飞快地写出了三篇科普文章。

《谁在监听普通人的回忆?》

《口述史平台为何成数据靶场?》

《你的讲述,可能已被打包出售》

三篇文章,三个不同的角度,却共同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她没有犹豫,将稿件分别投给了三家用户群体完全不同、但公信力极高的主流科技媒体。

她要做的,不是一场复仇,而是一场全民范围的“安全教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