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78章 非完美之言方为真实人生(第1页)

第278章 非完美之言方为真实人生(第1页)

苏霓的心脏猛地一沉。

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像一道无声的闪电,劈开了她尘封多年的记忆,让她瞬间回到了那个闷热的夏日午后。

话筒前的老人,是她记者生涯中采访的第一位抗战老兵。

弥留之际,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抓着床单,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浑浊的泪,嘴里反复呢喃着:“我对不起……我的兄弟……没能把他们……带回来……”那声音微弱如蚊蚋,却字字泣血,是英雄一生无法释怀的伤疤。

然而,节目播出时,这段最沉重、也最真实的遗言,被导播冷酷地剪掉了。

理由是:“太压抑了,不符合我们节目的正能量基调。”

那一刻,苏霓感觉自己像个帮凶,亲手扼杀了英雄最后的呐喊。

而现在,眼前这位护工无奈的苦笑,和导播冰冷的嘴脸重叠在一起,狠狠刺痛了她——“他们说快死的人说的话不算数。”

不算数?

凭什么?

苏霓胸口燃起一团压抑不住的怒火。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情绪,走上前,从护工手中接过那台老旧的录音笔。

她的手指在粗糙的塑料外壳上摸索,熟练地打开卡带仓,用指甲轻轻拨动了一下缠绕的磁带,然后“咔哒”一声合上。

按下播放键,再按下录音键,重启。

滋滋的电流声消失了,机器重新开始运转。

“我姓周……”老人微弱但清晰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儿子叫……周立……在北城……滨江路……开一家……修车铺……”

他终于说完了。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老人浑身一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缓慢而绵长地呼出了一口气,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渐渐拉成一条直线。

护工对着苏霓,深深鞠了一躬。

苏霓没有说话,只是将录音笔还给她,转身离开了这间充满消毒水味的临终关怀中心。

她的脚步越来越快,胸中的火焰越烧越旺。

那个夜晚,苏霓彻夜未眠。

她从书房最深的柜子里,翻出了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盒。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盘磁带,标签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三个字——“第一声”。

那是她二十年前,还是电视台临时工时,偷偷录下的。

录音的主角,是台里一位即将退休的清洁阿姨。

阿姨在茶水间,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用浓重的乡音,断断续续地讲述着她作为知青在北大荒的岁月,讲她如何在暴风雪中救了一头小牛,又如何在饥饿的冬夜里,对着月亮思念远方的家人。

那盘磁带,苏霓从未给任何人听过。

它粗糙、琐碎,充满了口音和停顿,却藏着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天亮时,苏霓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将“第一声”磁带里的音频,转录成了数字格式。

而后,她打开电脑,双手在键盘上飞舞,写下了一封公开信,标题只有一句话——《每一句话,都有重量》。

信中,她宣布启动一项名为“终言守护计划”的公益项目:为全国批一百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中心,免费配备基础录音套装,并提供线上培训,指导医护人员在完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协助他们留存生命中最后想说的话。

信的结尾,她用加粗的字体写道:“这些话语,不必宏大,不必完整,不必字字珠玑。我们只有一个要求——真实。”

公开信一经布,瞬间在网络上引爆。

许文澜、陆承安、林晚,她的核心团队,第一时间响应。

接到任务的许文澜,这位技术天才没有选择市面上任何一款成品。

她敏锐地意识到,一个红灯闪烁、充满仪式感的录音设备,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她直接联系了一家大型医疗设备厂,以极低的价格回收了一批因技术迭代而被废弃的助听器。

经过她巧夺天工的改造,这些助听器被植入了微型录音模块、云端加密上传功能,以及一个最关键的设计——“静默模式”。

录音时,它不亮灯、不出任何提示音,就像一枚普通的耳塞,悄无声息地守护着最后的倾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