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叹息仿佛穿透了数据屏障,直接撞入在场每个人的心脏。
云南山体滑坡救援现场的临时指挥部内,空气凝固了。
林晚团队的几名年轻成员脸色煞白,他们从未处理过如此棘手的“声音遗嘱”。
“这……这不能算吧?”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率先打破沉默,声音虚,“遗言归档的基本原则是本人亲口录制。这个录音机里的声音,是逝者女儿的,而且是半年前的。”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死水,激起一片议论。
“可对于那位老人来说,这就是他生命最后一刻听到的、最想听到的声音!”另一位女成员立刻反驳,眼眶泛红,“我们是‘生命声音档案库’,记录的是生命的余温,不是冰冷的法条!”
“规定就是规定!如果我们开了这个口子,以后是不是所有亲属的录音都能作为‘代录遗言’?档案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何在?”
争吵愈激烈,林晚眉头紧锁,一言不。
家属的请求字字泣血,团队的原则坚不可摧,两难的困境像两座大山压在她心头。
她将情况同步给了远在总部的苏霓,附上了一句:“我需要你的决定。”
半小时后,苏霓没有直接回复“同意”或“拒绝”。
她的回复是一份调取出来的、标记为“休眠”的早期档案,编号ao。
档案的主人公,是陈素娟母女。
附件里,只有一段模糊的音频,和一个简短的附言。
音频里,是女儿稚嫩的抱怨:“妈,又是豆腐,我同学都说吃腻了。”紧接着是母亲温柔的笑声:“傻孩子,豆腐才能让你长高,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地方。等你将来有出息了,就不只是吃豆腐,还能做梦了。”
苏霓的附言只有一句话:“真正的遗言,不在最后一刻的挣扎,而在日常最深的惦记里。声音的价值,由情感的浓度决定,而非时间戳。”
林晚瞬间明白了。
她深吸一口气,在团队频道里布了最终指令:“启动‘间接情感入库’特殊通道。接受该录音归档,标记为‘情感寄托类遗言’。归档前提:所有直系亲属签署联署协议,并通过第三方进行背景真实性核实。我们的工作,是为生命保留最后的尊严,不是制造障碍。”
争吵平息了。
指挥部内,只剩下键盘敲击声。
那个播放着“爸,等我回来给您炖鸡”的旧录音机,被小心翼翼地装入恒温防震箱,它的编号,成为了“间接情感入库”通道的第一个坐标。
几乎就在林晚做出决定的同一时间,远在另一座城市的许文澜,正被一通愤怒的投诉电话搅得焦头烂额。
“你们凭什么把我儿子的梦话放到公共推荐里?还标注‘这是我儿子对未来的愿望’?那是我自己录着好玩的,我什么时候授权你们公开了?”一位母亲在电话里尖叫。
许文澜立刻调出后台数据,脸色一沉。
原来,这位家长为了好玩,擅自上传了孩子半夜说梦话的录音,内容是断断续续的“我要开飞船……去打大怪兽”。
系统的大数据算法将其识别为“积极愿望”,自动打上了标签并推送。
“立刻下架所有相关内容!”许文澜的指令快如闪电,“技术部,马上给我上线‘声音监护’机制!”
半天之内,平台更新了规则:任何涉及未成年人的录音,必须绑定至少一名监护人的账号进行二次确认,且除非监护人主动设置为“公开”,否则一律默认为“私密”,绝不可用于公共推送。
处理完危机,许文澜却没有停下。
她看着那条被下架的“飞船梦”,陷入了沉思。
大人的世界充满了规则与限制,那孩子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又该存放在哪里?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构筑起一个全新的功能——“暗箱通道”。
这是一个隐藏的录音入口,只对十二岁以下的实名认证儿童开放。
他们可以自主录制任何内容,录音会被高强度加密,并打上时间戳,直接存入云端服务器的“暗箱”中。
这些声音,连许文澜自己都没有权限查看。
唯一的解封方式,是录音者年满十八周岁后,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亲自解锁。
她将这个功能命名为“时间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