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兵!这里有人受伤!”
戴着红十字袖标的战地医生冒着弹雨冲过来,迅止血包扎,和另一名战士合力将伤员拖到掩体后。
“动脉没事,固定好了,别动!”
逐屋逐街的争夺异常惨烈。
在一处十字路口,日军半地下水泥掩体内的重机枪疯狂射击。
“狙击组,干掉机枪手!”
“目标在掩体内,无法命中。”
“火箭筒!瞄准射击孔!”
“距离太远,角度不好。”
“迫击炮,轰击掩体顶部和周边!”
几迫击炮弹落下,爆炸和硝烟暂时压制了射击。
“烟雾弹!掩护突击组靠近!”
烟墙升起。
“突击组!从右边房子穿过去!用手榴弹解决!”
突击小组撞开民居门,穿屋而过,从侧后接近掩体。手榴弹爆炸和激烈枪声后,重机枪终于哑火。
经过数小时激战,外围日军被逐渐不断蚕食,分割包围消灭。
剩余不足三百日军被压缩在师团部核心区域做最后抵抗。
就在这时,天际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大连方向飞来的十架日军轰炸机在两架零式战斗机的护航下,终于出现在青岛外围上空。
它们试图寻找地面进攻部队的集结地或行军纵队进行轰炸扫射。
然而,它们并不知道,在青岛外围的一处隐蔽阵地上,抗日同盟军防空连的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装备的不是简陋的机枪,而是来自未来的“前卫-”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观察组报告防空指挥部,敌机群架,高度ooo,方向东南,度oo!”
对讲机里传来预警。
“防空指挥部收到。各射组注意,锁定目标!优先攻击轰炸机!”
防空连长冷静下令。
导弹射手们肩扛着射筒,透过瞄准具牢牢锁定了空中逐渐接近的日机。
独特的音频信号提示着锁定完成。
“一号目标锁定!”
“射!”
“嗖——!”
一道白烟如同利剑般直刺苍穹,导弹以惊人的度扑向一架正在俯冲准备投弹的九七式轰炸机。
日军飞行员或许看到了那缕白烟,但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有效规避动作。
“轰!”
空中爆出一团巨大的火球,那架轰炸机凌空解体,碎片四散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