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抬头看去,恰好看见姜瀚文凶悍的疤脸。
老头身子一抖,下意识去抱孙子。
“老人家,会认字吗?”姜瀚文问。
“小兄弟说笑,老头我一说书的,能不识字?”老头苦笑道,摸不清姜瀚文什么来路。
“那行,跟我走吧,我要开家书店,正招人呢。”姜瀚文转身就走。
老头看着地上的银锭。
小家伙眼眸泛起睿智明光,带着远这个年纪的成熟道:
“爷爷,走吧,把咱俩卖了都不值这个钱。”
老头苦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孙子看得透彻。
“诶,是。”
两人路上买了两个肉包,带着碎银,跟着姜瀚文来到热闹的中心地带。
庄氏药铺,一间三层高的阁楼,正在加班加点修建中,穿着制式劲装的护院在阁楼里进进出出,热闹得紧。
姜瀚文看去,毕竟一个个都是千斤能提的护院,修得奇快,估计今晚,阁楼就能住人,明天开业。
三人走到阁楼旁边,一间前店后院的小商铺门前。
与旁边阔气阁楼比起来,实在是有点磕碜。
姜瀚文指着房子:
“你们俩以后就住这里……”
把爷孙俩安排完毕,姜瀚文扔下二十两起步的银子,直接离开。
他躲在暗处观察,爷孙俩没有拿钱就跑,而是遵循他的要求,定招牌,买书架,置办后院的锅碗瓢盆,准备长住。
忍得住二十两的诱惑,已经够可以了,姜瀚文点头。
那接下来,就是找读书人去。
……
第二天中午,一家名叫纵横的商会,在山下大范围招工。
凡是能出力气的,每人可以先吃饭,后干活,在旁边山上挖地。
干一天,没有钱,只有三张能在商会兑饭吃的粮票。
换句话说,干一天活,存一天饭,别的,什么都没有。
而且,每个人只有最长二十天的干活机会,过这个时间,你有粮票,可以继续吃饭,但是不能继续干活存粮票。
本来听说有活干,大部分人都兴致勃勃想去参加。
可一听说只有粮票,而且有传言,说这个商会突然冒出来,保不齐是骗子,就是骗人去白干活。
于是,来的人,腰斩再腰斩,最后叩门的,多是些面如菜色,连锄头都挥不了几下的“瘦排骨”。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不会被选上,毕竟力气都没有一分。
但出人意料的是,只要是来的,都能干活。
但确实如传言所说,只有粮票,没有一分钱。
可,能活下来就不错,他们没有什么挑的?
商会院子里,长明灯灯光昏黄,着洁白儒袍的书生,正在查账,他面前桌子上,放着五本账本。
每一本,都记载了今天有多少人干活,吃了多少米,下多少工钱给监工。
五本账本,出自不同人之手,有字迹清秀者,亦有字迹潦草者,但是,最后的结果,误差极小,证明没有贪墨。
化妆成书生的姜瀚文放下账本,商会的地皮加上土地和粮食,姜瀚文差不多花了八千两银子,都来自老爹的赞助。
在商会里做事的监工并不多,二十多个,全都是他一个个找的读书人。
大家彼此不认识,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记账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