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饥荒年代种田忙 > 第112章 开镰祭穗五村协同打场脱粒解难题首日丰收定民心(第1页)

第112章 开镰祭穗五村协同打场脱粒解难题首日丰收定民心(第1页)

三月下旬的晨露还沾在金黄的谷穗上,雁归村的打谷场已被扫得锃亮——新铺的黄土被碾得平平整整,五村凑来的十台打谷机排成两列,木轮擦得亮,齿轮上还涂着新熬的桐油。按娄烦“开镰先整场,粮归仓不慌”的老规矩,今天是五村联合收割的日,老村长带着五个村的村长,在打场中央摆了个小木桌,上面放着三穗饱满的“晋谷o号”,是周娃和五村孩子昨天特意选的“穗王”。

“开镰祭穗,五谷丰登!”老村长双手捧着穗王,声音响彻打谷场,五村的劳力们都脱帽致敬——雁归村的流民组扛着磨亮的镰刀站在最前,老周的镰刀刃映着晨光,他悄悄摸了摸刀柄上绑的红绸(周妻连夜绣的),心里满是激动:“俺们流民能在这当收割主力,以前想都不敢想!”李村长递来三碗糜子酒,老村长、陆承泽、王村长各端一碗,洒在大场中央的土地上:“敬土地爷,敬五村同心,敬今年的好收成!”周娃跟着喊:“敬谷子!敬吃饱饭!”引得大伙都笑,晨露里的紧张感顿时散了大半。

收割的分工早安“技术流动站标准”定好:雁归村和邻村负责割穗,按“留三寸茎秆”的标准,老周带流民组做示范——镰刀斜着下,一刀割三株,穗子随手扔进身后的竹筐,动作又快又稳;东河村和西河村负责运穗,用独轮车把穗子从田里推到打谷场,小张带着青年们练了三天,车辙走得笔直,没撒过一粒穗;南村负责脱粒,小吴爹早把打谷机调试好,每台机配两人,一人喂穗,一人接粒,他还在机旁挂了“操作守则”:“喂穗要匀,别卡机;接粒要快,别撒粒”,是老陈用炭笔写的,字大得老远能看见。

刚割了半亩地,东河村的打谷机就“咔”地停了——喂穗太急,穗秆缠在齿轮上,机器转不动了。王村长急得直跺脚:“这刚开镰就卡机,耽误事!”小吴爹推着工具车跑过来,手里拿着特制的“解缠钩”(用铁丝弯成的小钩子):“别急,按流动站教的法子,先断电(木机是人力,先停推),再用钩子勾出缠秆!”他蹲在机下,手指灵活地勾着缠在齿轮间的穗秆,流民青年小吴也过来搭手,两人配合着,没十分钟就修好了。“以后喂穗按‘慢半拍’的规矩,”小吴爹擦着汗说,“俺们村的人跟你们一起喂,保证不卡机!”

打谷场的晒粮区更热闹。周妻带着五村的妇女们,把脱好的谷粒摊在苇席上,按“三寸厚”的标准,用木耙耙得均匀——苇席是南村编的,每块能晒两百斤粒,妇女们还在席边插了木牌,写着“东河村o号”“雁归村o号”,防止混粮。晚秋带着几个青年,用“测湿仪”(农技站借的)测谷粒湿度:“刚脱的粒湿度,得晒三天,降到才能入仓!”她还教妇女们“翻粒技巧”:每两小时翻一次,先翻席边,再翻中间,保证晒得匀,老陈在旁边记数据,石板上的“晒粮记录表”很快画满了正字。

傍晚收工时,五村的收割成果堆在打谷场中央——谷粒装了二十个大陶瓮,每个瓮都标着村名和重量,雁归村收了三百二十斤,邻村收了两百八十斤,东河村收了两百五十斤,西河村收了两百三十斤,南村收了两百七十斤,加起来一千三百五十斤,比去年雁归村单干日的收成多了三倍。“按这度,五村的两百亩谷田,二十天就能收完!”陆承泽拿着计算器(公社借的),声音里满是喜悦,五村的村长们都围着看数据,李村长拍着老周的肩:“还是你们流民组割得快,明年俺们村也请你们教割穗!”老周笑着应:“都是一家人,咋能不教!”

打谷场的晚饭是五村一起凑的——雁归村的周妻蒸了荞麦馍,邻村的张婶熬了小米粥,东河村的王村长带了腌芥菜,西河村的张村长炸了油果,南村的刘村长煮了豌豆。大伙围着坐在地上,手里拿着馍,嘴里说着收割的趣事:老周说流民组有个青年割穗割破了手,还坚持干;小张说运穗时遇着小坡,五个人一起推车,没让车倒;周娃说他捡了半筐散穗,能磨半斤面。晚秋看着眼前的热闹,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还沾着谷粒的细屑——这就是规模化农耕的暖,不是一个村的冷清,是五村的烟火气;不是单打独斗的累,是同心协作的甜。

夜里的技术流动站亮着灯。陆承泽和五村的技术员整理日数据:割穗效率每亩o小时,比预期快o小时;脱粒损耗率,比标准低;晒粮湿度下降,符合预期。“明天要调整两点,”陆承泽指着数据,“一是给割穗组加送水员,天热别中暑;二是在打谷机旁加个‘碎秆堆’,缠秆及时清,别堆在机旁。”小吴爹在旁边画“明日分工图”,把送水员、清秆员的位置标得清清楚楚:“俺们村出五个送水员,每台机旁放个水罐,保证随时有水喝!”

四月初一的晨光刚照进谷田,五村的收割又开始了——割穗的镰刀声“唰唰”响,运穗的独轮车“吱呀”转,脱粒的机器“嗡嗡”鸣,孩子们捡散穗的笑声飘得老远。老周带着流民组走在最前,镰刀起落间,金黄的穗子落进竹筐,他回头看,五村的劳力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像一条金色的长龙,从田头延伸到打谷场,心里忽然踏实:“这就是俺们的家,五村一起种,一起收,一起吃饱饭的家!”

夕阳西下时,打谷场的谷瓮又多了十五个,老陈的“丰收账”上又添了一笔。五村的人聚在打谷场,看着满场的谷粒,眼里满是希望——他们知道,这只是丰收的开始,接下来还有晒粮、入仓、分粮,还有冬储的筹备,但只要五村还像现在这样同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收不满的仓。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dududu饥荒年代种田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