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哄笑声中,老士子整理了一下衣冠,环视一周,「这个儒家充斥着腐烂之气息,令我郁郁不欢。说实话,十年前我就有了披发入山的念头。今日你等一说,正好。」
宁正进了巷子,身后留下一群愕然的士子。
「他真去了!」
宁正走到了伯府外,对朱时泰拱手。「学生宁正,求见巨子。」
里面正在考试,朱时泰蹙眉,「你来晚了。」
宁正笑了笑,「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明悟了道理,何时都不晚。」
蒋庆之听闻有个老士子求见,也颇为好奇,「让他来。」
院子里摆满了案几,蒋庆之在正对面坐着,宁正被带到他的身侧。
「见过巨子。」
蒋庆之抬头,见宁正脸上的皱纹不浅,不禁愕然。
「学生听闻巨子说儒学非治国之学,那麽学生敢问,治国之学说当有哪些必不可少的?」
这人竟然还给蒋庆之出题目,正作欣慰状看着考生们的夏言莞尔。
「这个题目倒是一针见血。」徐渭和胡宗宪负责考场纪律,他说:「比那个什麽马原强多了。」
胡宗宪说道:「马原见事不可为,便撒腿就跑,可见对此行并非势在必得。心中一旦存着可进可退的心思,被伯爷当头一棍子,便会心生退意。倒也不奇怪。」
「伯爷会如何作答?」徐渭很有兴趣的看着那边。
「治国之学说……」蒋庆之略一思忖,「政治,工事,经济,教育,军事……这五项乃是重中之重。」
宁正眸子一亮,「看巨子把工事排在第二位,敢问为何?」
「大明最根本的问题是什麽?」蒋庆之问道。
「田地不够,粮食不够,财赋不够。」
此人倒是有些见识。
蒋庆之打消了敷衍的心思,说道:「这一切不够,当如何解决?」
「国中当整治兼并田地,清理人口。但学生以为,随着人口日增,哪怕无人兼并田地,大明迟早有一日也会出现无地可种的局面。」
蒋庆之欣赏的点点头,「为何不往外寻找解决之道呢?」
「出兵?」宁正眼前一亮,「内部不靖,可从外部找补。学生也曾想过,不过先贤说……」
「先贤可曾一统中原?」「未曾。」
「是什麽统一了中原?」
「始皇帝的无敌雄师。」
「是什麽让始皇帝的大军所向披靡?」
「军功封赏制度,以及……锋锐的兵器,车马等等。咦!」宁正突然一怔,双眸一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事为先,为大明虎贲打造出锋锐的兵器,再拿着这些兵器横行天下。
田地不够,外面却多不胜数。
人口太多,只管往外迁徙……大明的军队……这……」
此人有意思,蒋庆之含笑道:「大明的刀,就该为大明的犁寻找耕地!」
宁正恍然大悟,「是了,大明的刀,就该为大明寻找出路。而儒家却认为该化刀为犁。」
「这是自废武功!」蒋庆之微笑道:「叫什麽名字?」
宁正深深一礼,「宁正见过巨子。学生愿为巨子弟子。」
年纪也太大了吧……徐渭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四十有三。」宁正从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闻道,学生恨不能跟着巨子朝夕请教。」
「去考试!」蒋庆之指指那些考生。
等宁正下去后,他对徐渭说道:「此人不俗。」
「这番见解颇有见地,此人却名不见经传,且看着也是在科举之路上苦熬多年,可见这个天下并非无人才,而是人才上进之路被堵塞了。」
夏言唏嘘着。
这时一个护卫过来,「伯爷,有兵马司的人来了。」
一个百户官被带着进来,看了满院子考生一眼,眸子一缩,然后上前行礼,「见过伯爷。」
「何事?」蒋庆之靠着椅背,拿出一支药烟来。
「先前有人报官,说伯爷身边的孙重楼殴打士子……」百户官看着蒋庆之,「那两人浑身粪水,且受创不轻。」
石头啊!
你这娃一回来就给老子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