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个宏大而冰冷的任务完成提示音在苏宁脑海中响起时,他甚至没有立刻去查看那所谓的“奖励”。
对于坐拥一个完整工业神国的他而言,世俗的物质或技术奖励已如尘土。
然而,系统的下一句提示却让他心神一震:【记忆碎片恢复:】
刹那间,无数模糊的影像与难以名状的感觉如潮水般冲刷过他的意识深处。
那感觉转瞬即逝,未能带来任何具体的技术或知识,却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记”……
一种关于他手中这个储物空间真正来历的、无比恢弘却又无比模糊的感知。
“这个储物空间……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牛逼’得多啊!”苏宁揉了揉眉心,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那恢复的记忆,像是一把钥匙,虽然还打不开真相的大门,却让他隐约窥见了门后那令人心悸的广阔。
等到心神回归现实世界,窗外是o年杭州秋日的景象。
记忆的涟漪尚未平复,一个清晰的商业蓝图已然在他心中勾勒成型。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正在全球酝酿,而电池技术,正是制约其展的最关键瓶颈。
“是时候,让工业空间的光芒,稍微照亮一下这个世界了。”他按下内部通讯器,“阿福,通知核心团队,一小时后,战略会议室集合。”
“是!主人。”
一小时后,会议室里坐满了天工能源与汽车板块的核心高管。
投影屏上,是当前主流锂电池技术的性能参数表,能量密度低、充电慢、安全风险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一位技术副总裁正在汇报,语气沉重:“苏总,目前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都遇到了瓶颈,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如同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我们与国际头部厂商的差距……”
苏宁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他走到台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管,平静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差距?不,从今天起,由我们来定义差距。”
只见苏宁熟练的切换了ppt,屏幕上出现了一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图表和一个设计极其精巧的电池包三维模型,顶端赫然写着——“天工型”。
“这是我们天工汽车即将布的产品。”苏宁的声音清晰地在会议室回荡,“单体能量密度突破ooduhkg,支持c快充,o分钟内电量从o充至o。最重要的是,安全性。”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们通过了包括针刺、过充、撞击、短路、高温烘烤、挤压变形在内的所有极限测试,核心温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无一例起火或爆炸。”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出难以置信的低呼。
“苏总,这……这数据是真的吗?”席技术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这已经越了目前实验室里所有的概念技术!”
“实验室?”苏宁微微一笑,那笑容背后是深不见底的自信,“我们已经完成了中试,生产线准备就绪。接下来电池工厂选址就在杭州,相关的核心产业链,会同步落地。”
接着苏宁又是转头看向负责市场的副总裁:“布会的筹备可以启动了,规格按最高级别。我要让‘天工’这个名字,一夜之间响彻全球。”
“是!苏总。”
……
o年o月日,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镁光灯如同星河般闪烁。
全球主流媒体、行业巨头、分析师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怀疑交织的气氛。
舞台上,天工负责人阿福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身后是巨幅的“天工型”渲染图。
他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用最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视频数据,向世界展示了“天工型”的性能。
当播放到那段经过公证的、电池包在极端针刺和烈火炙烤下依旧安然无恙的视频时,台下终于无法抑制地爆出巨大的喧哗。
“……我们相信,安全,是电动汽车展的基石,不应是奢侈品。”阿福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沉稳而有力,“‘天工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突破了续航的焦虑,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动力的安全标准。”
提问环节,场面几乎失控。
“福先生!”一位外媒记者抢到话筒,语气急促,“您声称的技术越了当前业界认知,请问技术来源是?是天工汽车秘密研的成果吗?”
苏宁面对镜头,从容不迫:“天工汽车确实是刚刚成立不久!但是天工汽车的母公司大宁资本一直在做技术研和储存,从未停止对未来的探索。‘天工’系列,是我们大宁资本独立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晶。具体的技术细节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会证明一切。”
另一位国内记者激动地问:“福先生,这意味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实现弯道车了吗?‘天工’电池何时能够量产装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弯道车与否,由各位评判。”阿福的回答滴水不漏,却掷地有声,“但我可以明确告知各位,‘天工型’已经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我们位于杭州的级工厂已经破土动工,预计明年下半年即可实现批交付。天工汽车旗下的款搭载‘天工’电池的纯电车型乔凡娜,也将在同期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