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朕就是万历帝 > 第十九章 我们一时接受不了啊(第2页)

第十九章 我们一时接受不了啊(第2页)

有人上疏,说大明官制冗余臃肿,要求精兵简政。朕说此人根本不懂大明官制,不明实情。

大明官制冗余臃肿,不是官太多了,而是不管事的官太多了。

现在大明不需要精兵简政,反而需要完善机构,明确职权。诸卿,朕问你们,什么是官,什么是吏?”

赵贞吉捋着胡须答道:“陛下,臣认为管事的是官,做事的是吏。”

朱翊钧看了看其他三位。

谭纶开口答道:“陛下,官乃朝廷通过科试选拔,录用任命,为政一方;吏则由官员招聘任用,由此可见,官为朝廷,为社稷做事;吏,只是为官做事。”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和胡宗宪,两人对视一笑,“陛下,大洲先生和子理都说完了,臣无话可说。”

朱翊钧笑了笑,“朝廷通过科试选拔,录用任命官员,形成了一个大圈子,文武百官都在圈子里。

官员们或出任六部诸寺,或外放地方府县。他们招幕友,用吏员,形成了以他们为中心的小圈子,里面是幕友,外面是吏员。

然后大官小官,大圈子套小圈子。到最后,大明朝廷从地方到中枢,是一个个大小圈子,最后汇集成一个巨大的圈子。”

大圈子,小圈子,大圈套小圈。

四人对视一眼,觉得皇上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每一个圈子里的人,上不需对朝廷社稷尽职,下不需对黎民百姓尽责,他们只需对圈心负责就好了。

如此官制造成的结果是什么?派系林立,党争激烈。大家做事不看职责,不循律例,只看圈子。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该做的事不做,该尽的职责不尽,自然冗余臃肿。张师傅,吏治改革,就是要打破一个个圈子。”

张居正想了想答道:“陛下,吏治是要根除官场中派系党争吗?”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不是的。官无派系,千奇百怪。朝无党争,石破天惊!官场怎么可能不会有派系,怎么可能不会有党争?

我们要想方设法改弊为利。派系,让共同的理念成为共同的利益,齐心协力,为共同的理念而努力。

党争,争的是公利而非私利”

张居正若有所思,问道:“陛下,何为公利,何为私利?”

“张师傅是湖北江陵人,你为湖广父老乡亲奔走疾呼,是公利。朝廷规划水利工程,疏浚河道,修建直道,张师傅为湖广争取到更多的项目预算,是公利!”

现阶段对官员的要求不能太高,能全心全力为家乡父老谋利,已经算是好官了。

看到大家都明白了,朱翊钧继续说道:“吏治改革,考成法只是手段之一,我们本质上要打破朕刚才说的大圈套小圈,小圈各行其是,只对圈心负责的陋习。”

张居正问道:“还请陛下明示。”

“你们可以有圈子,但是所有的官吏都必须对《国律》负责!”

“对国律负责?”

四人猛地明白,皇上所说的《国律》,是以前的《吏律》,主要内容是国制机构,以及吏律的官吏选任、职责、违法乱纪定义和惩罚等内容。

张居正眼睛一亮:“皇上所言的意思,国律定下官制和职责,上下官吏平日行事时,可以拉帮结派,可以组成一个个小圈子。

但是你必须尽到《国律》中规定的职责,办好上司交办的差事。否则的话,不管你大圈小圈,以《国律》严惩之。”

“以制管人,以法治国。”

朱翊钧不大的声音,在胡宗宪四人耳边却像是焦雷炸开。

从古到今,多的是人治,少的是法治。尤其是程朱理学大盛后的前宋和国朝,提治国必是人治。只有人治才是德治,才能行仁政。

法治是法家卑劣粗鄙之法,冷酷无情、害民祸国。

杨金水看着四位名臣目瞪口呆的样子,心里嘿嘿一笑,终于知道皇上的厉害了吧,慢慢来,还有让你们更加惊喜的在后面。

他起身为朱翊钧和胡宗宪四人换上热的新茶。

今日被朱翊钧召来参加这样重要的会议,杨金水这些日子惶然的心情被一扫而空。

二月初一朝会,也是皇上的登基大典,高拱那一出,怎么看都十分丑陋拙劣。杨金水知道,高大胡子的仕途完蛋了。

唉,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个猪队友?

自己配高拱,冯保配张居正。皇上莫非是一块瘦肉搭一块肥肉。

高拱倒了台,身为盟友的自己怎么办?

倒台是暂时无虞,可是也跟着前途暗淡啊!

内廷老祖宗之争,自己就落于下风了。

这些日子,杨金水心里十分烦躁,日夜忧虑。

今天突然被召到西苑来,杨金水还很忐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