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协助秦国官府一同治理灾情、抚平灾情,这般施为,不仅可以趁机恢复不少力量,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些好处。
比如来自秦国的好处。
无论如何,或多或少,也该有些好处了。
只要有,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秦国之力在中原乃至于整个山东之力越来越强了,他们愈发难以抗衡了,长远的良机难以窥得具体时间。
只要一味的等待,多无头无脑。
更有一点。
秦国一天下十余年了,诸国沦亡也有很长时间了,人心易变,人心难测,人心难以把控……。
当一件事的可成之机变得越来越小之时,总会引起一些人心思异动,引得一些人心思杂念横生。
那些是难以避免的。
多年来一直明里暗里的抗秦,日子是一般模样。
若是融入秦国,化入秦国的法道制式之中,或许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何况……那般事一直都有人做。
只是。
所做之人不为多。
纵然做了,秦国这些年因两大学宫的存在,对于山东诸郡各地的官府官吏选拔任用多出学宫。
他们的人,也难入其中。
机会!
来了。
这一次的雨势水灾极大,做好了,就能够让一些人先行做到那一步,融入秦国的力量,借助秦国的力量来恢复己身之力。
同样。
抗秦的目的完全可以不受影响。
将来若是有机会,或许还能更加便利。
若无机会,以他们的力量,稍稍倾泻之,便可令自己人得到更大的好处,在秦国攫取更多的力量。
加持自身,亦是不仅好处。
……
法子,琢磨起来可行。
是否真的可行?
一人之力,难以决断。
需要多人商量,需要多方商议,需要一同定下策略。
否则,单独一方行之,大可能要被看做背叛之举,期时,麻烦和隐患就会极大。
……
最终。
也没有落下彻底统一的结果。
有人认同认可。
有人反对。
有人觉得无所谓。
最后!
唯有先试一试。
便是有了数月来的一些事。
为了达成恢复力量、融入秦国、以谋长远……,调动的力量不少,付出的代价不少。
秦国官府给予的反馈不错,大都是不错的,为他们安稳治所之地有不小的助力。
有一些地方官府,则是持谨慎、戒备的神态,于那般人,也没有放弃,既然要做,既然要给,就要做好。
一日日过来。
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