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上班,戚友华将介绍信拿出来,门卫看了一眼,找了个职工进去问了一下,十分钟后,门卫把林双鱼四人放了进去。
还说了办公室的位置。
林双鱼看了一下服装厂,厂房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有些年头了。
工人脚步匆匆,有男工有女工,女工年纪都不是很大,基本上在十八到三十岁之间,正是年纪最好的时候。
将目光收回,四人到了办公室,敲了门,服装厂的厂长之前就接到了电话,林双鱼道明来意后,厂长也十分爽快:“你们县里的领导亲自打的电话,没想到你们有这样的勇气,我们当然支持。”
客套话肯定是要说上好几句的,这厂长也不是那种啰哩巴嗦的人,看了介绍信,核实了四人的身份后,就让车间主任带他们去转了一圈。
林双鱼原本就聪明,空间加持后,更是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
机器摆放,流水线怎么搞,全都记在了脑子里。
就连女工们做衣服的工序她也记住了,只得回去亲自实验。
最主要的是她还看了机器的型号,功能,这些戚友华只记住了小半,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可又不好让车间主任说慢一点,只能拿着笔和纸,尽量记录。
毛兰凤发现自己只能记住十分之二,车间主任的语速快,而且有些词她听不懂。
于是看了一眼林双鱼,见她的速度很快,记了满满的好几页纸,瞬间放心了。
走马观花的学习
林双鱼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车间主任的讲解上,在他停下时则观察工厂布局。
还画了草图,车间主任语速快,但她的脑子也不是摆设。
林双鱼甚至还列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带几人去了制版间,站在门口,制版师傅抬头看到主任,交代了跟着学的工人几句,才阔步走过来。
“主任,您今天这么早就过来了?”语气有些谄媚,唐建国听了很不习惯。
主任夹着公文包大声说道:“刘师傅,这是怀桃县过来学习的几位同志,厂里让我带他们来看看,让你给他们传授点经验。”
刘师傅看着几人,就俩女同志可能会用家用的缝纫机:“同志,你们想学点啥?”
林双鱼把来的时候写出来的几个问题拿出来:“刘师傅,我们以前就是自个在家手工缝制衣服,缝纫机也会用,最主要还是想学一下怎么规模化。”
这,刘师傅看了车间主任一眼,见他点头,才将人领到了制版间里面。
一一给做了介绍。
林双鱼用心记着,刘师傅说得很快,毛兰凤记得很艰难。
戚友华在工厂的工位上看工人做事,记了不少要点。
每道工序并没有全部分开,一个人可能负责好几个工序。
以林双鱼的标准来看,还没达到流水线的程度。
目前的生产力和机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在制版间停留的时间比别的工序短,但林双鱼还是看到了制版间的工作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