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没想到该去哪里,但她不愿与小十七有任何纠葛。
她拒绝在小十七的意料之中,“明天恐怕就要封城了,你不随我去姜国,离不开燕京。而我返姜的最后期限已到,最多还能在燕京逗留两日。等我离去,这地方也不可能安全。”
青衣抬头看他,“你以为这地方真的安全?”
小十七笑笑,“自然不安全,不过有我在,他们不敢搜。”
四目相对,两双眼睛,都格外清明,他们都知道能让青衣父女逃出来,是肖华故意放水。
肖华可以私下放水,却不能明着放他们离开,城中该封的要封,该查的还是要查。
官兵顾忌小十七的身份,自然不敢强查小十七,他们能想到,肖华自然也能想到,那么肖华要做这出戏,就会对除了小十七以外的人更严格的清查。
那么,借助小十七,便是他们父女唯一的办法。
青衣明白,如果肖华真这么任她随小十七离开,那是对他们之间的情的信任。
小十七等了一会儿,不见她回应,又道:“你随我回姜国,我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如果你在姜国住得不开心,可以离开。”
青衣歪着头看了他一阵,道:“让我想想。”返身进了屋。
小十七嘴角慢慢扬起一抹欢愉笑意,有戏……
次日,果然封了城,城门口把守着全身武装的官兵,进出的百姓挨个的查,但查的却不是青衣父女,而是谋反的余孽。
青衣觉得蹊跷,步上一家小饭馆,身后跟着几个来吃饭的官兵。
这家饭馆虽然不大,却是京里老字号的,味道极好,价格也不高,而且吃饭不看客人贵贱,只要不赊不赖,就算你是个叫化子,也能吃到想吃的东西,而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如果好他家这口菜,来了也没有雅间可做,所以这地方真是三教九流出入最频繁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八卦也多,消息自然灵通。
京中封城,丝毫没有影响这里的买卖,依然宾客满堂。
青衣戴着顶幕离帽,白色长面纱遮去面容,她环神四周,见角落还有两张空桌,走上前,在最角落的位置坐下,将旁边座位留出。
那几个官兵果然走到旁边空桌坐下。
几人坐下就开始骂,骂楚国公,骂那些不识好歹,非要反肖华的人,害他们从昨晚累到现在,连一口汤水都不得喝。
从他们的话语中,竟是楚国公和张管家连同那些在大牢中造反面的人,尽数被处死大牢中。
昨天的那场屠杀,她在窗外看得清清楚楚,确实是一个不剩,但是里面没有父亲。
难道他们对外宣布的是父亲巳死?
听到这里,青衣越加留心倾听。
然那些官兵骂来骂去,却没什么进一步的消息,不过是胡乱泄气。
他们直骂到小二送来饭菜,才停了下来,吃了几口饭菜,其中一人却叹了一口气,“那些人造反,可怜了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