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乌带着两只猫和警方一起重新去了一趟嫌疑人住处附近。
在喵喵声中,一行人最终走到一面砖墙前。
能被人看见的猫对着一块砖挥动爪子,说:“喵,喵,喵。”
天乌看向几位警察:“你们也能懂它现在的意思吧?这指示应该不需要翻译?”
警察无话可说地去查看那块砖,居然轻松取下,找出了一把刀。
警察:嚯。
嫌疑人本就因为意外在猫身上露了破绽而内心慌张,面对凶器,心态彻底崩溃,交代了一切。
天乌看向围观了全程的猫业务顾客:“嗯……这猫……”
猫业务顾客语气铿锵:“就它了。我的猫。”
天乌:“其实如果你觉得不吉利,也不用勉强。”
猫业务顾客:“怎么可能不吉利?这可是能帮主人抓住凶手的猫。对凶手才不吉利,对主人太吉利了。”
天乌:“既然你这么想,那么,祝你们相处愉快。”
除了委托费之外,这位猫业务顾客还额外给了天乌一个大红包,以表达对他准确解读猫心、及时抓到犯人的赞赏。
后来,警方在办案时遇到有猫的情况,也经常会问一下天乌。
倒不指着每次都能获取重大突破,但能多一条线索是一条嘛。
办案这事就是这样,很少能一锤定音,经常都得一条一条小线索地不断累积,量变出质变。
某天,工作渐趋稳定的天乌接了一个心理咨询的活。
给他付费的是一对夫妻,工作内容是鉴定他们家的九岁儿子心理是否健康。
天乌:“鉴定?”他觉得这个词用得颇为微妙。
这个男孩有一个双胞胎弟弟。
兄弟俩是同卵,长得很像,但即使是陌生人,也能在初见面时准确区分二人。
因为弟弟阳光活泼,哥哥阴郁沉闷。
他们的父母觉得,同样的养法,兄弟俩怎么会差这么多呢?
既然不是环境的问题,那就肯定是哥哥本身的心理有问题。
在与阴郁男孩交流之前,天乌先与这对父母谈了谈。
父母抱怨:
“这孩子从小就闷得很。”
“在还是婴儿时,逗他他就不会笑,长大些后见了人也不会打招呼,学习成绩也不好。”
“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一点没有他弟弟讨喜。”
“有时候看人的眼神特别阴沉,就好像……好像电影里的反派角色。”
天乌:“你们经常对他说‘为什么不学学你弟弟’‘你就是不如你弟弟讨喜’这类话吗?”
父母:
“……只要不是被气急了,一般我们也不会那么说。”
“我们其实真的很努力地想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