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提出质疑者本身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嫉妒而恶意编排。
但当蔡英进入桌面宠物游戏公司之后,她就是凭实力寻找小绒毛的漏洞,并步步为营地给它打掩护了。
哪怕有时掩护略有不及时,蔡英也可以借口说自己是拿小绒毛试验她对游戏改进方向的不成熟想法。如果试验效果好,她就会在公司里正式立项、添加入面向普通玩家的版本里。
不少同事,尤其是新入公司不久的员工感慨:“蔡姐真是身先士卒啊。”
小绒毛对蔡英说过:“你们公司新人的语文素养挺堪忧哒。以这种素质写文案很容易惹出公关事故叭?”
蔡英对此回应:“不让他们写需要对外公开的文案不就好了?术业有专攻嘛。”
其实在桌面宠物游戏公司里,拿自己的桌面宠物试验自己新想法的员工不少。
公司还专门给符合条件的员工们开了这方面的试验权限。
蔡英不是第一个试验者,也不是试验最频繁的那个,但她是试验成果最多的。
而且蔡英的每一个成果在投入进正式版本后,都得到了玩家的点赞。
玩家们:“英姐姐真是特别懂宠物,所有点子都让宠物更可爱、更厉害。”
蔡英不敢居功,说:“主要是我养的宠物特别灵性,总是能刺激出我源源不断的新灵感。”
桌面宠物游戏公司的老板:
“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本公司的核心’。”
“无论外界怎么鼓动,我们自己永远不应颠倒我们的核心与枝蔓。”
“我们自己才是最了解我们自己的人。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宠物世界。”
玩家们:
“……怎么说呢,这位老板的话意其实静心想想也没有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听着我就想打他。”
“气质问题吧?他要是有他公司宠物们一半可爱,我肯定不会每次一看到他公开发言就想呵呵他。”
小绒毛的离开除了蔡英外,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在其他人眼中,蔡英的桌面宠物猫依然是那么聪明、那么骄傲、那么能胜任灵感激发源的重任。
只有蔡英能感觉到,鲜活的那只真的走了,现在待在自己电脑手机里的只是程序。
她参与了优化改进的、她可以不断赋予其新特质的……程序。
蔡英:再显得智能,也没有迈过生物与死物之间的那条鸿沟。
很多长期与虚拟宠物相处的人,有时会恍惚虚拟与真实好像没什么区别。
这种心理问题一度成为了桌面宠物游戏公司被舆论攻击的重要原因。
同类型公司为了规避这个攻击理由,或多或少会故意降低虚拟宠物、虚拟人物的真实度,给它们明确地贴上“假”标签。
蔡英对此嗤之以鼻:
“现代人能不要这么把自己当回事吗?”
“我不是说虚拟智能一定无法反过来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但我确定不可能是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