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的,即使好不容易生下了婴儿,婴儿体弱多病的概率也很高,会夭折在一岁之内。
这情绪场的当代医疗技术在治外伤方面很强,哪怕生物伤得只剩一口气,也能把其给救回来。
但在治疗基因疾病、异变导致的痛苦方面……
其实相关技术发展得也很快,实际上强悍的治外伤技术可以算是治疗基因病、疏导异变伤害研究的副产品,可惜异变带来的基因崩溃、痛苦随机性太强。
现阶段最有效的治基因病手段还是都出自异变方向是治疗的异变者。
小绒毛去找右边邻居家的幼崽玩。
玩的时候小绒毛才意识到,自己能这么玩其实是沾了自己外表也像个幼崽的便宜。
如果小绒毛是成年生物,那么幼崽的妈妈,以及船上的其他生物,都不会纵容小绒毛随意长时间与幼崽近距离相处。
这个情绪场内满一岁的人类幼崽,才刚刚脱离了极易夭折的区间,进入夭折率依然必须警惕的区间。
小绒毛问邻居们:“你们到底是怎么理解我的呀?”
邻居们:“你是一只幼崽猫呀。但特别地健康。健康到不可思议。要是能研究出来你为什么能这么健康就好了。”
小绒毛:“难道你们想解剖我?”
大船的管事者:“那必然不能。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是随机问题,解剖也没用。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们想申请抽点你的血。聊胜于无地检测看看能不能运气好发现点什么吧。”
小绒毛:“你们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到底是有自信还是没自信呀?”
多数生物表示:
“有个屁的自信。”
“现在所有高价值物品的制造使用都离不开随机的异变和孤岛伴生物。”
“尤其是孤岛伴生物,比活着的生物携带的异变技能稳定、好用。”
“如果没有孤岛,人类以及与人类混合居住的种群们早就彻底完蛋了。”
小绒毛:“其实完蛋也没什么。毕竟任何物种都会有灭绝的那一天。”
一只老虎:“没错。人类还是忘记自己曾经的星球霸主地位吧。”
小绒毛:“时代已经变啦。”
人类懒得与这些会说人话的动物们争辩。
毕竟,自从出现第一例人类与海豚生下的婴儿开始,“人类”这个种群在基因层面就不太可能保住了。
人类:但我们可以把人类的文化传承下去。现在异变强的动物都是以人类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就说明了人类文化依然是各物种中最强势的。
小绒毛与右边邻居家的婴儿玩拍手。
拍了仅仅三分钟,婴儿就累得睡着了。
小绒毛愁:“这身体素质是真不行呀。”
婴儿的妈妈也愁:“是啊,他能熬过一岁我是相当惊讶。实际上我怀着他时,就几次觉得自己要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