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悯悯看见,那节一端沾了很多泥土的竹子躺在了自己身侧。
小绒毛写:这就是能量传送技能。是运用能量的一种方式。
悯悯略微移动,捡回那节竹子。
沉吟几秒后,悯悯抹去面前的文字,写:我的感知特定类型信息,也是一种能量技能吗?
小绒毛写:在我的理解里,是哒。
写完这句,不等悯悯回应,小绒毛又写:用爪子写字有点累,累到我几乎都不想卖萌啦。下次还是写“的”叭。“的”字比“哒”字笔画少、更好写。
悯悯一时间没看懂。
它又重新看了看前面那句,才反应过来,这句的意思应该是:
“是哒”里的“哒”是小绒毛用嘴说话时常说的字,但写出来比较费力,让小绒毛考虑用“的”字来替代。
悯悯:不过小绒毛好像因为萌惯了,所以又实在觉得尾字用“的”不用“哒”不符合它的气质。
悯悯初步判定:这是一只备受宠爱,被宠出了娇气性子的小猫。
悯悯写:在表达相同意思时,“了”比“啦”笔画少很多。
小绒毛写:哼。
悯悯又笑了起来,觉得人类试图用玩具来给它放松心情的计划确实起到了效果。
悯悯:虽然是通过人类没料到的一种方式。
有了共同的小秘密——也可能秘密不算小——的一猫一熊猫感情迅速升温。
这让密切观察事态发展的人类非常欣慰,也颇为纳闷:
那只娇里娇气的弱鸡小猫究竟哪里合了悯悯的眼缘?
不负责研究的基地内普通工作人员和看熊猫直播的观众们却觉得这根本算不上问题。他们一致觉得:
这小猫太萌啦。与悯悯互动时格外萌。这么萌的小猫咪熊猫当然也会喜欢啦。
研究人员:……不,熊猫的审美,跟人类的,它们不一样。熊猫的审美是熊类呀。
大众:不听不听不听,大猫与小猫天生就应该贴贴。
研究人员其实也不是很在意悯悯具体究竟是个什么审美,他们只要能看到悯悯因小绒毛而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显得心情放松的动作,他们就感到兴奋。
然后找来很多小萌猫,请悯悯再挑几个玩。
其中不乏比小绒毛更貌美、更会撒娇的。
小绒毛:“……”
悯悯把小绒毛抱在怀里,冷淡地看着这群小萌猫。
把所有小萌猫都吓得缩在距离悯悯尽可能远的角落瑟瑟发抖。
研究人员叹气:
“果然,这不仅是个长相问题。悯悯从来就不是纯看脸的肤浅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