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送点负责人:“换来换去,最后发现还是人类最好使。”
负责分发机器快递员的人:“要是雇人类的成本比使用机器更低,老板们自然会选择人类。”
派送点负责人嗤笑,招呼三只非人新员工朝堆放包裹的仓库走去。
在来的路上,小绒毛大致知道自己是被分配到了一个被多所学校包围着的快递派送点。
在这个派送点负责的区域内,有三所大学、两所高中、三所初中、两所小学,以及三个幼儿园,配套的餐馆、商店等不计其数,还有几个房价很高的居民小区。
总之这是一个很繁华、多数人素质都不错、但不少人有点斤斤计较、熟悉各种投诉渠道、还有很多人颇具奇思妙想的地方。
当初发起“是否需要安排萌宠类快递员”的投票时,这片区域的投票人数以及投赞成票的比例都相当高。
但是,以前发起“是否需要安排恐怖类快递员”的投票时,这片区域的投票人数同样很高。
当时投赞成票的比例虽然比这次赞成萌宠类的低很多,可居然也过半了。
于是那回便真安排了恐怖类快递员来。
接着不到一周,这批恐怖类快递员被投诉到送回原厂。
顺便一提,现在这批萌宠类快递员,很多的内部构架是直接使用恐怖类快递员的,只换了身皮。
毕竟二者使用领域、功能完全一样,顾客也从来没有挑过它们基础功能的错处,顾客们在意的就只有那身外皮。
小绒毛:肤浅的人类啊。
在走进仓库的瞬间,小绒毛深感意外地收到了来自它本场所用壳子原主的、极为详细的记忆。
这壳子原本是一只成年流浪猫。
在长期忍受住处与食物的不稳定后,它经过观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假扮机器。
该想法的依仗是:现在有很多机器做得越来越像真动物。
原主在对比了猫外形机器从事的多种工作后,觉得快递员是最容易让它假扮成功的。
因为这份工作是每天在一个不算太大的区域内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跑。
过程中虽然会接触很多人,其中还有不少会频繁重复接触——比如部分单位的门卫——但这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都只会停留在“这是一个快递员”。
他们可能会对它脸熟,会热络地与它打招呼,但不会很仔细地探究它的细节。
它每天在固定的、熟悉的区域中打转,却不需要与哪个人类长时间相处,这就大大降低了暴露的风险。
这份工作让原主看好的另一个点在于,很多地方的机器快递员工资是日结。
每天送了多少单货,下班时就会拿到相应的抽成。
如果不想干了,今天辞职明天就可以不去,甚至上午辞职下午就可以离开。
原主觉得,这样当自己身体状态好、天气舒适时,便可以多送几单、多攒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