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气糟糕或者自己生病时,就少送几单,或者辞职。
因为是按送件数量付工资,所以派送点对机器快递员每日的工作量没有很严格的要求。
——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机器程序里没有“偷懒”这个概念。
一般一个快递派送点的机器快递员的送货能力是按大型节日前后的送货量上浮百分之二十左右配置的。
这配置用在日常时意味着,机器快递员只需发挥顶多一半的能力便足以送完货。
即,哪怕某日有一个机器人摸鱼到一单不送,该派送点其余机器人也肯定能把当天的货送完。
总之,经过种种分析,原主觉得,扮演机器快递员有助于它自行掌握每日工作量。
毕竟,原主很清楚,它不可能和真正的机器一样无休止地持续工作。
至于为什么人类会给机器人发工资,这就涉及到十几年前人类与人类之间的一场关于劳动价值、尊重、平等以及爱的……大型骂战。
骂战很激烈,而其主要战果便是人类决定给各种服务型机器人发工资。
但相应的,人类在给机器人进行保养、维修、增加装饰等工作时,这些有工资的机器人需要支付人类费用。
骂战的胜方对此很满意:“很好,无论是机器还是活人,所有的劳动都被明确计算出了价值。”
骂战的败方吐槽:“其实只是把机器人的维修保养费折算成工资预支给它们,最终它们还是都把钱花给了人类。脱了裤子放屁。”
骂战的胜方:
“赚到了钱当然是要花的。”
“从工作的公司赚到钱,然后花到医院、美容院、饰品店、食品店等中,有什么问题吗?”
“难道你因为到手的钱会很快花出去,就愿意你公司的老板不发你工资了?”
观战方:
“医院……啊,机械维修店对机器人来说好像确实算医院。”
“能给机器人改涂装的店就算是美容院吧?”
“加油站是食品店?”
“多数服务型机器人是用电能的吧?”
“所以电能型机器人的食品店是充电桩?”
“给机器人发工资真的挺好的。这样部分小型商店想要使用机器人时就不用完整购买机器人,而只用定期支付比雇佣人类员工更低的工资。”
“当觉得某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或工作方式达不到自己要求时,能轻松解雇它、换一个机器人雇。”
“不必为购买机器人一次性投入太多,也不必因为买到的机器人不合适而烦恼该如何处理它。”
“机器人‘租用’服务是很早以前就普及的项目。使用机器人早就不一定要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