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好文学,擅书画,喜欢吃,其实对政治没什么天赋,以前是被人推着往前。
人生竟然还能有这种活法。
“好像很有趣的样子啊。”
李泰忍不住喃喃。
作者有话说:
情境中李泰三十岁,他家大儿子李欣十八岁,小儿子李徽七岁。
历史中李泰三十二岁死的,李治对亲哥很好,待遇加厚,葬礼办得非常浓重。倒是李恪被李治整死,大概因为不是同一个妈生的。
李治不头疼(23)
◎武婕妤出的记者选拔笔试题◎
从濮王府回来之后,萧靖给报社记者的选拔设计考试题。
张嫣:“舅舅,什么是记者?”
萧靖:“自然是记录世间之事,写成文章的人。报社除了需要主编,还需要有很多记者。”
张嫣:懂了。
弘文馆有很多官员和学生,大家都能写一手锦绣文章,符合记者的基本要求。但是能写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记者。
记者需要有好奇心、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及简洁易懂的文笔。报纸的目标客户天下识字的人,你写成《洛神赋》那般文绉绉的,小学生看不懂啊。
萧靖特意出了一份题目,来考考弘文馆那群人。他把拟好的题目先给张嫣看,她很快看完了——
小张露出迷之微笑。
“舅舅,这样的题,他们应该答不上来吧?”
“就是要挫一挫他们的锐气嘛。”
“我怕他们回家怒骂出题人。”
“骂就骂,反正我听不到。”
萧靖露出很自信的笑容,然后他被“真心问候”了整整大半个月。
三天后
弘文馆的官员和学生有一个算一个,只要不是老得满头白发的,都收到圣人的邀请函。意思很简洁,圣人说他想要办一个报社,请大家明日巳时(上午九点)准时前往芙蓉园参加考试,考得好可以被选拔入社。
邀请函上有友情提示:别想着弄虚作假,监考人是濮王李泰。
馆内瞬间沸腾了。
濮王李泰?
是以前的魏王李泰!
李泰精于文章,主持编写《括地志》,曾经的魏王府设置文学馆,招揽有才之士,说他是文坛大佬并不为过。弘文馆有不少官员曾经在他的文学馆混过,魏王落败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替他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