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没多少东西,卖不完能给加个菜,村里送来的菜还新鲜便宜些。
不过于若秋交代了,这事别传出去,送多了她要不了,自个村里知道就行。
这麽着下来,村里有说酸话的,但那些得了好处的都没再怎麽提过,有时听到还会反驳几句,那些流言渐渐散了。
天日渐冷下来,担心地里的土豆,于若秋又回了趟村,交代了一些保暖的措施。
临城靠近南方,主要种稻米和小麦,气候偏湿润,霜冻前或落了雪,最好给地里的苗铺点稻草。
她叮嘱地仔细,那家人不会把这件事不当回事,仔仔细细照办了。
宋云淮仍是每天送一趟猎物,有时天气不好,便不来了,这些都是说好的,于若秋店里用的仍多是猪肉铺的肉。
他送的猎物没个准,有时是小的山鸡野兔,有时大一些狍子,偶尔能送过来一头野猪。于若秋银子给的足,宋云淮也从未仔细瞧过,给了便收。
于若秋料定他定是打了别的,不说别的,野猪都是成群的出没,看到不会放任。可多了她用不完,剩下的该是处理给了其他人。
店铺完全委托出去後,她有了时间在家做烤肉和炸肉。
之前那些客人都惦记着这口,于若秋总说忙,等闲下来一定。
炸肉简单,她腌制过後,交给李秀梅李婶去办,炸过两三遍的油照例卖出去。只是不摆t在店铺了,她一说卖,店铺的夥计全给分完了。
李婶看得心疼,往後做菜倒是舍得下油了。
烤肉仍是用的烤箱,闲暇时她找了个卖烧饼的铺子,问了问烤炉的原理,又找了另几样需要烤制的食物,研究了几天,让人在厨房旁边的小间也给砌了个炉子。
跟别的炉子不太一样,参考烤箱的做法,中间架了层铁网,可以抽出来。她瞧着那些烤鸭都是吊在炉子里,于若秋不烤整的,隔层用起来方便。
她习惯了用烤箱,但烤炉得学着用起来,往後教给其他人,烧烤的事也能脱手了。之後只需要负责采购些空间才有的物品,负责腌制。
再省事点,腌料兑了水,交由其他人去做也可以。
李寡妇没提出过来店里帮忙,于若秋同样没主动邀请过。她得管着地里头的活,不是不想,而是送了石头过去,她再去没这个脸。
在乡下还能帮着砍些柴,若是真想进城,往後石头出息了,她也能安生享一享晚年。
铺子经营过一个多月,已然稳定下来,石头拿到自己的那份分红,整个人都惊讶得不行。
乡下孩子淳朴,店铺的夥计见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开口让拿着,“东家是个善心人,体恤我们,每月都能拿些辛苦费,每个人都有。你若是不要,我们都不好意思拿了。”
他们这麽说,石头也不好还回去了,只忐忑捧上银子回家。
李寡妇见了银子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愧疚。
她送石头过去只是想着往後石头大了,再去城里找工能多些机会。心里不是没那个念头,店铺缺了人,石头不就是现成的人选?
可现在,石头哪能干什麽活,学着东西,怎麽还能拿这麽多钱?
她想去找于若秋还回去,石头却说了收下。
他还算机灵,如今没了当初进城的怯懦,瞧着店里经的事多了,心中自个已然有了些主意,“这都是定例,不好坏了规矩,娘若是不安,不如多给于老板送些东西帮点忙。”
李寡妇那个欣慰,才这麽点时间,眼见着石头成熟了不少,处事都瞧着与村里人不一般了。
心绪起伏间,连他说的那些话都没怎麽注意了。
之前送鸡蛋是为了赚点银子花销,後来石头去了店铺,李寡妇也没说什麽。这日後,她都是多少银子收的鸡蛋,多少给送过去。
石头说了,他们没什麽能给的,不如多出点力气,全了那份心意,心里记着恩。
这些事于若秋并不知道,店内大部分采买交给了掌柜,用人不疑,盘账的事也交给了对方,只月底于若秋负责结算,给发分红。
一般店内忙一些或者赚的多些便多给一些,少了少给些,没人会说不是。
店内夥计的工钱也涨了,两人几乎是一天到晚忙着店里的事,于若秋直接给涨到了五钱,掌柜的二两,会读书算数,那工钱是水涨船高。
最近于若秋热衷于一件事,冬冬会开口喊人了。
第一声喊的是“糕糕~”
于若秋:……
感情这还是个吃货。
喊了几声,後来让喊娘也喊了。
虽听着有些不适应,但这麽长时间她也做好了准备,冬冬又是她带了这麽久,感情深了许多。
于若秋现在看到什麽就要教冬冬喊上一遍,冬冬说话还有些口齿不清,奶声奶气地特别可爱。
这天于若秋正好带着冬冬在铺子後头。
宋云淮不是每回送猎物都会见到人,经常都是店里的夥计掌柜帮着收了,结清账干脆利落走人。
正好新出锅了一份绿豆汤,她给宋云淮准备了一碗,又给找了个盆子,喂给小黑喝。
冬冬对这个陌生的生物很好奇,小黑比她高很多,瞧着又有些害怕,抱着于若秋的脚偷偷看。
于若秋教她喊,“这是小黑,跟娘喊,小——黑——”
冬冬,“消——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