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年二八,家家户户出来采购年货,生意更是红火。
于若秋在铺子後头帮忙看火,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喧嚣。石头匆匆忙忙跑进来,说突然来了两个人,说是她的父母,闹着要见她。
于若秋想到原身的那对爹娘,心下一个咯噔。
她把冬冬交给李秀梅看着,擡脚往前走去。
冬冬大了些,跟院子里的人混熟了,偶尔于若秋忙起来,李秀梅带着也不哭闹。
于若秋走到店内,一对瞧着老态的夫妇坐在堂内的地面,干哭嚷着儿女不孝。
夥计见两人这麽坐店里闹影响生意,让请出去,那妇人便嚷上了,“这是赚了钱不认父母了,黑了心肝了,爹娘在外头吃苦,自个吃香喝辣的把人忘了。”
于若秋没见过原身的父母,记忆中却有印象,只是模糊不清,心里害怕着,从不敢正眼瞧着人看。
“于老板来了。”
“这莫不是讹人?”
“于老板不是逃荒来的吗?这是你爹娘吗?”
“……”
于若秋顾不上,只一走过去,那妇人麻溜地站起来,伸手就要拉他,“好啊,果然是你,你个没良心的,这是准备不认我们了啊。”
于若秋往後退了一步,躲开那只手。
那男人见自己婆娘站起来,也跟着起身,仔细看这个瞧着不太一般的女儿。
干净了,穿的也体面,若不是有官府的证明,他们都不敢认。
这两人後来没死,而是逃荒到了另一处地界,以为于若秋和于若冬没了,也不在意这两女儿是不是真的活着,安生待了下来。
後来不知怎麽,听到消息说女儿没死,还发了大财。
老两口一听不成,女儿享福了,他们怎麽还愿意干地里刨食的活,收拾收拾给上路了。
当然,官府不管这些,只对过户籍,确认有这麽个人,落户在了哪里。
这些在县衙都有记录。
当初于若秋的信息核对过後,档案便留下来,于家夫妇晚一步,那核对的官员便发现了这点。
父母儿女不在一处,按理归入档案了,找不找的都行。
这老两口原是无所谓的,後来知道她赚了大钱,这才卖了家当上路。本身没多少东西,卖了也不值几个钱。
雨水下来,一路上不算艰难,这麽走走停停,没钱了就跟人讨点吃的t,一路来到了临城。
这会两人衣衫褴褛,身上都是灰扑扑的泥土,一拍打,那尘土扬的。
屋内都是食客,看了不得赶紧溜?
于家铺子知名度不低,这会外边围了不少人看热闹。
妇人有了底气,又哭嚷起来,“……几口人从老家逃荒出来,最後只剩了我们老两口了,哪知道官府那留着底呢,女儿活着却不来找我们,这是个什麽道理?”
于家夫妇一路问过来,一身脏兮兮,遭了不少白眼,又不敢上衙门去问这点小事,怕被赶了。好不容易找到地方,探头探脑看了半天不敢进。
後来问了好几个路过的食客,才确定这家老板的身份。
按理老两口就是个乡下人,没什麽能耐,这麽走走问问,也是运气好,于若秋若是住在村里,怕是找不到人。
于若秋不知道自己这是运气好还是不好,要不是在城里开铺子,这两人也找不过来。
妇人怕官府,这会却是拿着官府当筏子,说道,“女儿不孝啊,这麽多人看着,你要是敢不认我们,咱们就让大老爷给评评理了。”
围观的人窃窃私语,倒没就这麽听信只言片语,好奇的目光却时不时在三人身上来回转。
于若秋在社会滚打过,不吃这套,视线扫过在场的人,说道,“各位,这两位确实是我爹娘,说起来,我也是今个才知道二老还活着”
她说道,“当初逃荒路上碰到了劫匪,一路冲散了,以为只剩了我一个,一路来到了临城安家,之後算是慢慢安定下来。
“官府对了户籍,没说人是在还是没了,山高水远,我一个平头老百姓,又是一个女人家,能做什麽,只能这麽生活着。”
围观的人听着有理,纷纷点头。
这时候车马难通,他们隔着镇的消息,都不一定知道。
于若秋没当着衆人的面做什麽,而是请了两人去後院,“爹娘寻来了我肯定是要认的,多谢各位关心了,一路劳顿,我先带着安置一番。”
不管最後如何解决,面上的功夫得做到位了。
她没有刻意讨好,只冷冷淡淡吩咐准备热水,让两位老人洗漱一番。
她不可能带两人去自己的院子,对外也一直说的是住在吴氏家中,李秀梅李娟是附近人家的妇人,来店里干活帮工。
铺子後头住了人,自然有简易的浴房,于若秋找了个人跑腿先去给买两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