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不像是什麽合法的主意,她没人脉,也干不来这事。
宋云淮,“你要是想……”
见他有那个打算,于若秋忙摆手,“算了算了,我干不来这事。”
从小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有什麽纠纷都交由法律,她过不了心里那个坎。
不是说谋财害命,只是没必要。
大不了花钱找个人糊弄过去,住开了,往後不管对方是找女人还是什麽的,一概不管。
不过这是下下策。
宋云淮,“你夫家一个人都没了?”
但凡有个人,这事都好办。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冬冬是继女,不是自个生的。
于若秋,“就剩冬冬了。”
冬冬是个女孩,奶娃娃做不得数,如果是个男孩,那事就简单了,有个男娃娃能顶门立户。
因为这事,那些说于若秋的话又不大好听了。
虽说是迫不得已,但就这麽许了人家,名不正言不顺,不怪于家老两口找上门来。
有那些个早看不惯她赚了钱的,说自家爹娘哪有不孝顺的,就是嫁了人,隔三差五也得往娘家走。
就说她应该养着二老,是等着看好戏呢。
原身原本有个弟弟,这麽久没见,应该是没能活下来。按理女儿不需要给父母养老,可现在没儿子了,又没个亲家,她到底是亲生的,不能撒手不管。
村里几个条件一般娶不上媳妇的以前想过娶她,可人家瞧不上,没见连李东升都给拒了,那是不敢上门。
如今见了这二老,更是不要提。
他们想娶于若秋,一部分原因是她长得好,另一方面则是她能干赚钱,现在上头有了长辈,那铺子他们指定沾不了手,还多两个往後得奉养的亲家。
那不成,自家都吃不饱,哪来的粮食给别人。
李东升娘在家也说,“幸亏了当初没娶成,不然平白多出两张嘴。”
李东升只沉默不语。
他已经相看好了人家,再过一月就成亲了。
铺子计划了年初八开业,于若秋还没说话呢,老两口先提出要回去。
初八t官府门开了,赶紧把契子过了,再把人嫁出去。她年纪不大不小,拼一拼,老蚌怀珠,指不定还能生个儿子。
找了李村长把事情办了,雇了车,老两口卷上铺盖走了,村里仿佛一下安静不少。
于若秋现在最记挂的是冬冬,老两口没心思种地,她刻意没说,那地里的土豆还好好的。
希望春日能多长些,留作种子。
那边老两口去了店铺,发现夥计都没上工。
怎麽着呢?总不能钱不赚了。
老两口撸了撸袖子,自己上手干。
于家夫妇看不懂账册,掌柜得了吩咐糊弄下,大半银钱给了于若秋,小半留着给于家夫妇折腾。
方子是筹码,于若秋不轻易给,在铺子里于家老娘就盯着竈头的事,像是烧烤也能干的有模有样,茶叶蛋料还有现成的,能顶一段时间。
拿钱买了鸡蛋,开火煮上了。
开门迎客,食客上门见里面一个夥计没有,干活的是两老夫妇,转身就走。
于家老娘忙喊住人,“哎,别急着走,这是正宗于家铺子的味道。”
那人一嗅,味道差不多,探头问,“于老板呢?”
于家老娘面上瞧着还算和善,“在家看田地呢,您要不要来一点?”
食客,“……来一个茶叶蛋吧。”
于家老娘就给取了。
用的手,不像于老板讲究,用勺子,包的时候都不碰着手的。
这麽一对比,食客又不想要了。
可话说出口,最後只好接了过来,想着外面还有层的鸡蛋壳,该是无碍。
只是那心里越想越不得劲,随手给了路边一个乞丐,当是做一件善事。
老两口来时将粮食全带上了,没想着给于若秋留一份,没什麽人上门,就可劲地吃。
那麽多银子,顿顿吃肉都不愁。
下午来了个年轻的男人,穿着一身长袍,瞧着便有些不同,开口文绉绉的,问,“于老板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