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大魏什么时候如此窝囊过?哪怕是北伐之后,大魏也依旧没有怕过谁,陈正儒,你这是要坏我大魏国运,你其心可诛。”
&esp;&esp;有侯爷怒指陈正儒,大声怒吼道,指责对方。
&esp;&esp;“若我等畏死,任百姓唾骂,我等也绝无半点怨言。”
&esp;&esp;“可这般在此受不白之冤,我等不服,陛下,若再不回应,那天下人都要来笑话我大魏了。”
&esp;&esp;“北伐我们是输了,可我们没有断脊梁骨,大魏兵魂依在。”
&esp;&esp;又有列侯站出来大声喊道,声音响亮,在大殿内炸起。
&esp;&esp;“陈尚书,你今日若不回应,明日便是百国弹劾,若再不回应,丢的便是大魏颜面。”
&esp;&esp;“再者,你口口声声说无需理会,可说到底不就是你们这帮文臣怕了吗?你们这群贪生怕死的东西。”
&esp;&esp;“无非就是看着大魏开始安稳,你们不愿再添战事吗?可我告诉你,大魏的安稳,不是靠银两,不是靠计谋,靠的是刀剑,靠的是拳头。”
&esp;&esp;“如若不震慑外族,大魏永无安稳之日。”
&esp;&esp;又是一位列侯开口,他的观点没有任何错误。
&esp;&esp;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外乱之上的。
&esp;&esp;若不能震慑异族,国家又怎么能发展起来?
&esp;&esp;而这些,陈正儒都明白,他都知道,但他更加知道的是,这是一个阴谋,整件事情全部都是阴谋。
&esp;&esp;大魏只能拖,绝对不能回应,若回应将会是一场战乱,一场谁都不愿意看见的战乱。
&esp;&esp;所以即便是面对武官怒斥,陈正儒依旧开口道。
&esp;&esp;“当下,不可战,也不能回。”
&esp;&esp;“陛下,如今大魏局势不稳,应当继续围绕百姓,围绕民生,围绕国家发展而前行,绝不能因为此事,而更改国策。”
&esp;&esp;陈正儒开口,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说出,必然会遭到武官集体抵制。
&esp;&esp;但他还是要说,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目前来说,是大魏最好的选择。
&esp;&esp;“荒谬!”
&esp;&esp;“那陈尚书的意思就是说,如今大魏,就可以被天下人嘲笑?可以被这些异族国随意指责?”
&esp;&esp;“陈大人,你是文臣,你根本不懂此事的影响。”
&esp;&esp;“大魏的确需要发展,但大魏更需要国运,北伐之战,大魏国运损失。”
&esp;&esp;“而今日,异族国弹劾大魏臣子,如若不给予回应,国运便会流逝,但民心便会不聚。”
&esp;&esp;“靖城耻,犹未雪,我等夜不能寐,日不能食,眼下这些异族国这般挑衅,如若退避而不回,这天下百姓是吃饱了,可大魏没了。”
&esp;&esp;安国公出言,他毫不客气地弹劾回去。
&esp;&esp;陈正儒满脑子都是大魏发展,满脑子都是民生大计,这一点没有错,他身为国公他也明白大魏需要什么。
&esp;&esp;可不能因为粮食,而丢了骨气。
&esp;&esp;是啊,大魏子民是吃饱喝足了,可大魏子民的骨气没了,大魏江山也没了。
&esp;&esp;“大胆!”
&esp;&esp;“安国公,你放肆。”
&esp;&esp;“狂妄。”
&esp;&esp;下一刻,文官一脉纷纷忍不住站出身来,他们指责安国公出言不逊。
&esp;&esp;这种话都说出来,的的确确有些过分了。
&esp;&esp;但也看得出来,安国公这一次是真的恼怒了。
&esp;&esp;“肃静。”
&esp;&esp;此时,女帝开口。
&esp;&esp;随着她的声音响起,众人安静下来了。
&esp;&esp;过了良久。
&esp;&esp;女帝缓缓开口。
&esp;&esp;“自北伐后,大魏民不聊生,急需安定发展,不仅仅是给朝堂,也是给大魏子民。”
&esp;&esp;“但信武侯说的没错,若不震外,何来安定,又何来发展。”
&esp;&esp;“传朕旨意,回应异族国,许清宵之职,绝不罢免,此番异族国联名弹劾,发难大魏,已逾越国威,令十二异族国,皆下罪己诏,送入大魏宫中。”
&esp;&esp;女帝出声,这一次她霸气无比,不但给予强而有力的回应,并且还要求十二异族国下罪己诏,送入大魏宫中。
&esp;&esp;显然,女帝也怒了。
&esp;&esp;而随着女帝之声响起,文臣一脉一个个脸色难看,而武官一脉则精神振奋。
&esp;&esp;“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esp;&esp;武官们齐齐朝拜女帝,同时也显得无比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