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国势 > 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第1页)

第073章 最长的一仗(第1页)

&esp;&esp;这句话倒是实情。朱可夫仔细想了想,终于放弃继续追问下去的想法。神情严肃地举起手敬礼:“是,师长同志,我保证完成任务!”

&esp;&esp;“很好,你快去准备吧。与中国匪帮交战,可不能掉以轻心。”

&esp;&esp;望着朱可夫远去的背影,铁木辛哥重新将视线投向地图——真的如后者所说的那样,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么?

&esp;&esp;要更改部署么?他质问着自己,但又找不到合适而又恰当的理由。因为目前的战法——通过暴露空挡将中国人吸引过来,然后利用步兵缠斗的机会,通过骑兵的冲击力击溃华军侧翼的方针是合理的,也是速战速决唯一可行的方法。现在就怕中国人不上钩,还能怕暴露的空当不够多。

&esp;&esp;当然,作为卓有建树的师长,铁木辛哥也准备了第二手方案,一旦缠斗不利,或者无法撕开华军的侧翼,那么骑兵将进行大规模迂回包抄,直接袭取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截断中国军队与后方的联系,然后再慢慢加以绞杀,无论如何,战役的关键在于将中国人从防守严密的城市里吸引出来,否则,要依靠目前骑兵军的实力去进攻敌人有完善工事依托的城市,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的结果。

&esp;&esp;而且,如果更改部署,怎么更改?他想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既没有充足的兵员和后援,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还要求在冬季来临之前转向西南,铁木辛哥觉得,不突破眼前这层障碍,根本无法着手。是的,这个计划有很大的风险,但任何军事行动都是有风险的,要说没有风险,恐怕只有集结大军,进行一字平推了,可那样作战,红军更不毫无胜利希望。

&esp;&esp;胜利!只有胜利才能进行最后评价,铁木辛哥握了握自己的拳头,下定了决心。

&esp;&esp;当然,朱可夫是个有眼光的好同志,这样的好同志在革命胜利后要好好培养,现在,他还不适宜让他参与到过多的决策,那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现在要保护他!

&esp;&esp;心情平静下来之后,铁木辛哥有些放松了——战局还在进一步发展中,中国人会不会上钩还不一定,假如不上钩,那么也没有太多的损失,大不了将部队再调遣回来。到那个时候,可以让朱可夫同志想想办法,如果他能提出可行的办法,他是不介意火线提拔人才的。

&esp;&esp;新界火车站!

&esp;&esp;在确定与布尔什维克进入战争状态后,新界的防守便严密起来,特别是火车站这种要害场所,更是戒备森严的地方,而今天的戒备较之往日还要更上一层楼。无他,因为来了重要的专列。

&esp;&esp;鄂木斯克政权崩溃之后,除了接收逃亡白俄的列车还在继续行驶外,其余正常的客车已经全部停运。现在还在铁路线上奔跑的,除了军列还是军列。

&esp;&esp;自然这样一来,军列的速度变快了许多。从赤塔到新界,原本需要1天2夜,现在一天一夜便可抵达,大大方便了军事行动。而今天前来的,则是更高等级的军列,不仅沿途加派了2倍的岗哨和巡逻部队,在军列上还布置了极强的护卫部队,除了步兵武器,战防炮、步兵炮乃至高射炮都一应俱全。

&esp;&esp;中路军司令蔡锷带着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全部在车站等候。不多时,车站的大喇叭便开始喊起来,1001次军列即将抵达本站。

&esp;&esp;“敬礼!”

&esp;&esp;车上的众人鱼贯而出,头一个是参谋次长、战场巡视员陈宦,紧接着是总政治部主任蒋方震,总参谋长张绍曾,最后下来的国防总长陆尚荣。

&esp;&esp;“松坡兄,好大的架势,兄弟可是头一次呢。”蒋方震和蔡锷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平素关系就好,这回更是开起了玩笑。

&esp;&esp;“长官驾临,新界蓬荜生辉,卑职恨不得出郊100里迎接……”蔡锷也不客气,上来就是一句。

&esp;&esp;“哈哈哈。”陆尚荣大笑。

&esp;&esp;蔡锷可不是一个爱拍马的人,可说出来的话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esp;&esp;“来来来,我给你引荐一个人。”陆尚荣一边说,一边朝后面招了下手。

&esp;&esp;只见人群中飞速跑出一个人来,走到蔡锷跟前,立正敬礼,“报告司令长官,卑职刘伯承前来报到,请指示。”

&esp;&esp;刘伯承?

&esp;&esp;“这可是四川老乡。”陈宦打趣道,“你离京之前,不是一直嚷着兵力不足要求增援么?大总统想了一下,把杀手锏给拿了出来。”

&esp;&esp;蔡锷大喜,“你是说……”

&esp;&esp;“没错,中央卫戍师和中央教导师全部划入中路军编制,待战事结束后归建。”

&esp;&esp;“那好,那感情好。”蔡锷知道,两个教导师这两年一直全部都集结在归绥附近演练,他原本提出要援兵只是希望能够加强一下中路军,没想到秦大总统如此重视,竟然两个中央师都给派了过来。要知道,中央师这几年可是完成了摩托化改造,已经成为纯粹的机械化师,不但兵力高出其他甲类师一截,实力更是非同小可,素来担当全军的战略预备队。现在在日本方向形势吃紧的前提下,还将两个中央师统一调度过来,真是可见大本营的重视。

&esp;&esp;“刘伯承可是卫戍师重战车营的新任营长,代表两师打前站的,这不,你看……”陆尚荣用手一指,蔡锷抬眼望去,后面黑压压地一片,全部都是战车兵,特别是那标志性的装甲部队特别标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esp;&esp;蔡锷在四川时间很长,长期以来都把四川当做是自己半个家乡,因此见了刘伯承格外亲热。

&esp;&esp;寒暄之后,刘伯承跑到后面开始发号施令。

&esp;&esp;“全体都有,立正,向右转,准备卸货……”

&esp;&esp;随着帆布逐渐拉开,军列上出现了一辆辆黑黝黝的战车,只见战车兵们训练有素爬上车,轰鸣声不绝于耳,在特殊的运输装置帮助下,战车一辆接着一辆从平板车厢里落到了地面,蔡锷低头一看时间,总共36辆战车,耗时还不过19分钟,果真是非常训练有素。

&esp;&esp;“部队准备好了没有?”

&esp;&esp;“已经好了,就等着出发的命令,不过……”蔡锷迟疑了一下。

&esp;&esp;“好,我们到作战室去。”

&esp;&esp;作战室里,中央沙盘上已经根据最新情况作了部署,蔡锷先不汇报,静静地等几位大佬观察敌我形势。

&esp;&esp;“在新界一线,我军集结了多少兵力?”

&esp;&esp;“3个步兵师,5个步兵旅。不过,其中5个步兵旅用于担负从赤塔到新界的防御任务,真正能集结起来投入进攻的只有3个步兵师,哪怕再加上集团军直属部队,也不到5万人,预备队只有1个旅。”蔡锷笑道,“这点兵力,平时用于维持是足够了,但要发动一场大战役,感觉还有些吃紧,但我也不敢把各地担负守备任务的部队调集起来使用,倘若红军利用骑兵优势截断我们的供给线,将会更加棘手。”

&esp;&esp;陆尚荣点点头,“兵力是薄弱了一些,临行前大总统一再交代,除了你在大本营会议上讲的那些,还让我问你有什么具体困难。”

&esp;&esp;“其他困难倒是没有,就是兵力薄弱一点,现在两个中央师假如之后,可用机动兵力有9万人,我觉得足够了,再多,新界维持不了,也施展不开。”

&esp;&esp;蔡锷说的都是实情,由于战争和地广人稀的影响,从赤塔到新界,所有将士的供应全部要依赖从国内运输,一袋普通的面粉,从北京道新界的运输费用可以翻上好几番,更不用说还有急需的弹药。维持这样规模的兵力,已经达到了铁路的极限,若不是近3年来因为相对平安无事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光是两个中央师的到来就足够鸡飞狗跳一番。别的不说,中央师那5万人可是赫赫有名的油老虎,每天对汽油的需求量都是一个令人望洋兴叹的数字。蔡锷还指望这条线路继续发挥作用呢,哪敢让军列压垮。所以,到了这个份上,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重视供应线的畅通,如此不顾兵家大忌而分兵把手,实在是不得不为,不得不做。

&esp;&esp;至于鄂木斯克政权崩溃前夕为什么不直接出兵占领,蔡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再前往鄂木斯克,意味着战线还要继续再拉长400公里,本来维系局面已经足够艰难了,再增加400公里,非得是千疮百孔不成。所以他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放弃了这种冲动。

&esp;&esp;陆尚荣点点头,继续观察地形和敌我双方兵力部署。

&esp;&esp;“咦……”张绍曾鱼阵?”

&esp;&esp;章鱼阵?众人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盘踞在鄂木斯克的红军骑兵鱼——这个形容还真是贴切无比。

&esp;&esp;“哈哈哈,章鱼阵,这名字取得好。”

&esp;&esp;“不应该啊,布琼尼这家伙虽然不是兵家出身,可也算是打惯了大战、乱战的宿将,怎么会弄出这样一个阵型。”

&esp;&esp;军队作战,以集结自身兵力,分散敌人兵力为第一要义,偏偏布琼尼反其道而行之,着实让人费解。

&esp;&esp;看了半晌,陈宦悠悠然说道:“深不可测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