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刘伯承带领的重战车营本来是积极请战,希望上第一线去的,但是不管他如何软磨硬泡,蔡锷就是没有同意他加入第一梯队的要求。不但如此,连第二梯队也没有份。
&esp;&esp;这可把刘伯承给急坏了,眼见无法说服蔡锷松口,他只能跑到同为四川老乡的陈宦处,希望他能够开口说情。
&esp;&esp;“陈次座,您看,能不能让我们营跟随部队上前线去啊,我们全部都准备好了。第一梯队不行,第二梯队总行吧?我们也不抢军列,不抢步兵行进的通道,我们可以利用战车进行出击……”
&esp;&esp;陈宦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居然也不同意刘伯承的请求。
&esp;&esp;“次座,这是为什么啊,师座派我们打先锋,本来就是希望利用我们的冲击力作为全军的尖刀,撕开敌人的防线的,我们如果被置于后方,岂不是太过于浪费了么?我们来这里不是游山逛水,不是来做旁观者的,我们要求上前线,我们坚决要求打毛子。”说着说着,四川话就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esp;&esp;“你这个瓜娃……”陈宦笑骂道,“给我好好休息,格老子的,上不上前线,老子说了不算,得蔡司令官说了才算……”
&esp;&esp;眼见对方横竖不同意自己的请求,刘伯承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刚刚走开半步,忽然孙传芳派来了传令兵,“孙副司令让你去一趟。”
&esp;&esp;“卑职见过副司令。”
&esp;&esp;“刘营长,我知道你求战心切,但现在还不是动用战车部队的时候。我要求你们,好好休息,将战车保养得好好的,人养的精精神神的,我一有命令,你立刻能拉出来。”
&esp;&esp;“那感情好,请问我们听从谁的指挥?”
&esp;&esp;“直接服从司令部的……”孙传芳笑了笑,觉得刘伯承的神情很可笑,但想了想,还是憋住了,故意板起脸说道,“如果到时候让你们上拉不出,别怪我……”
&esp;&esp;“保证完成任务。”
&esp;&esp;行军、行军、行军。
&esp;&esp;1、3、4三个步兵师小心翼翼地推进,交替掩护,一脸走了5天,已经走出了原先前哨阵地最远的地方,还是没有什么动静。仿佛,他们不是在进行作战,而是在进行散步一样,饶是几个师长见多识广,也觉得奇怪。
&esp;&esp;“这局面当真有些蹊跷啊,敌人鬼影子都没有一个,难道真的如蔡司令说的那样,敌人抄袭新界去了?”3个师组成了联合指挥部,由夏天方任前敌总指挥。
&esp;&esp;“不可能……飞机每天来来回回侦察,连敌人的鬼影子都没有看见,怎么会去打新界?再说,咱们走的这条路算是捷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敌人哪怕要迂回包抄,也不见得有这么快。”
&esp;&esp;“我倒是觉得,敌人说不定已经在某个地方等待我们,就等着我们上钩,想让我们露出破绽后狠狠咬我们一口。”
&esp;&esp;“我看他们没这么大本事,咬我们一口?别崩坏了他们的牙……”
&esp;&esp;正商议着,有人前来报告,“报告各位长官,先头部队发来消息,前面17公里处,铁路已经为布尔什维克所破坏,请示如何处理?”
&esp;&esp;“哈,有点意思,布尔什维克终于开始露面了,我还以为他们要躲到地底下去呢。”夏天方大手一挥,“命令工程兵前往抢险修复,其余各部队就地休整,休整时部署好警戒体系,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esp;&esp;“是!”
&esp;&esp;新界指挥部里的蔡锷,刚刚接到了率领大部队前来的王云山等人,就接到了电报,笑道,“看来,好戏差不多要开始上演了。”
&esp;&esp;“果然有点意思,但愿我们没有错过这场大戏。”
&esp;&esp;“当然不会,总统把这么强有力的援兵派给我,如果不用,岂不是太辜负了他的期望。”蔡锷大笑,“请各位先下去休息,做好出发准备,我们等前方的消息,看看毛子能玩出什么花样。”
&esp;&esp;夏天方的第六感觉是不错的,在远处一个隐蔽的地方,有人正注视着推进中的国防军,这是布琼尼授意派出的,专门负责侦查的骑兵队,人数虽然很少,但都是哥萨克中的佼佼者,连续行军不会感到疲劳,甚至于能够在颠簸的马上睡觉,用来隐蔽侦查,更是不在话下。
&esp;&esp;他躲在远处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看看中国人是如何处理铁路障碍的——不用说,铁路是红军破坏的,虽然只破坏了一小段,但足以阻挡整个华军行动的步伐。眼前中国人已经停下来修复铁路,而且一支支巡逻队开始派出,加强对附近的搜索面,他生怕自己暴露,就悄悄地退走了。
&esp;&esp;事情正在起变化,接到确切消息的布琼尼等人立即对着地图研究起来,虽然中国军队出发的消息晚了好几天才收到并证实,但从这几天一直以来连续不断的轰炸和侦查情况来看,中国人一定是做出了反应,今天这份情报,确实和这个思路印证了起来。虽然侦察兵报告的内容很多语焉不详,但布琼尼相信,这不是一支小部队——笑话,能带着工程部队负责抢修的部队会是小部队么?
&esp;&esp;“布琼尼同志,战事进展的如何了?”
&esp;&esp;“中国人已经上钩了。你看,伏罗希洛夫同志……”布琼尼指点着地图,“他们已经走到了中国位置,差不多离开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有150公里,离鄂木斯克不到250公里。”
&esp;&esp;“他们有多少人?”一听有了明确的敌情动向,伏罗希洛夫焦急地问道,“这一点打探清楚了没有?”
&esp;&esp;“很遗憾,没有,不过根据侦查员的报告,不会少于5000人,而且,他还说,他看到中国的工程人员就地开始修复铁路……”
&esp;&esp;“那就绝对不止5000人,起码有1-2个师。”
&esp;&esp;“他们有多少兵力?”
&esp;&esp;“不是很清楚,该有5-7个师左右吧。”伏罗希洛夫补充了一句,“这是根据审判我们抓到的高尔察克分子审讯得到的消息。”
&esp;&esp;“我估计也是,中国人不可能仅仅用1个师来进攻,总兵力也不太可能少于10万人,多了他们也许负担不起,但10万人我认为毫无疑问……”布琼尼标志性的大胡子跳了一跳,“现在,我看该是给各部队部署任务的时候了。”
&esp;&esp;“我也觉得是。”伏罗希洛夫赞同道,“按照他们目前的进军速度,大概还有10天左右才能抵达预定位置,我们的部队,也需要至少5天才能回来……考虑到布防时间。”
&esp;&esp;“那么,再等等。”
&esp;&esp;“为什么?”伏罗希洛夫表示不解,“部队散开来又聚拢起来,非常疲惫,不能马上投入战斗——那是不现实的。”
&esp;&esp;“我知道,可是,伏罗希洛夫同志,我们面临的是拥有空中优势的中国军队,如果我们回缩地太快,中国人就会判明我们的意图,如果停步不前或者有别的举动,我们就很被动了。”
&esp;&esp;“那你打算再过几天收缩”
&esp;&esp;“再过5天。”
&esp;&esp;“哦,不!”伏罗希洛夫有点吃惊了,“布琼尼同志,这样太冒险了,我们的部队普遍需要5天才能感到预定地点,如果你只提前5天,我们就会面临中国人直接的冲击,那样会把整个事情都搞砸的……”
&esp;&esp;“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和,我的意思是,部队行军需要压缩,我要同志们在4天之内赶赴战场。”
&esp;&esp;“那样会非常非常疲惫。”
&esp;&esp;“我相信同志们有这个毅力。”
&esp;&esp;“可你为什么要坚持这么做呢?”
&esp;&esp;“不管我们隐藏地如何好,敌人必定能发现我们回收兵力的意图,如果回收更早,则敌人要么停步不前,要么会发生其他行为,对我们很不利。如果只限定5天,仿佛我们是刚刚发现中国人进攻,给敌人造成手忙脚乱的印象的话,中国人说不定会加紧进攻节奏……”
&esp;&esp;“您的意思是,要把中国人的速度拉起来?”
&esp;&esp;“是的,只有快速行军,才能拉开部队的间距,才能造成脱节的效果,中国人这样漫不经心地一步步推进,我们是很难啃下硬骨头的,只有主动让他们松散开来,才有我们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