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重逢
安春娥死後第二年,各地读书人纷纷涌进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皇帝下旨要求锦衣卫在科举期间严查各城兵马司的巡城情况。
头一天李颂之带着严无晦和王总旗从西城兵马司那里出来。
第二天,何庆达又拉又拽把李颂之拖去了魁星阁附近。
自从读书人陆陆续续进入京城後,魁星阁天天香火鼎盛,人群几乎是排着队上香,兵马司的人从早到晚驻守在这儿。一来防止盗窃,二来防止打架斗殴,三来防止逆党丶“妖党”混入其中。
此时的魁星阁上上下下挤满了人,每个人都一脸虔诚,燃香産生的烟弥漫着阁内阁外。
站在外面的几个兵马司官兵瞧见何庆达和李颂之来了,不敢松弛,立马站好。
李颂之与何庆达穿着公服带着几名校尉慢悠悠走过来,只瞧了他们一眼,没再理会。
趁着两人不注意,一名兵丁悄悄溜走,跑去通报给东城兵马司指挥使高偃,高偃带着人急火火地往魁星楼这里赶来,想办法应付锦衣卫地巡查。
看着人挤人的场面,何庆达笑说:“这平时拜财神的丶拜月老的最多,到了考状元的时候这魁星阁可是最忙的。”
李颂之笑曰:“总得让人有个盼头吧。”
何庆达和李颂之又在那儿聊起来:“在家读书读的刻苦,来这烧香烧的虔诚,占卜摊上也要问前程。”
李颂之笑曰:“我也是读书人,读书的辛苦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读书恨不得晚上说梦话都在背书。”
何庆达感叹:“我小时候也一样,读不好就挨骂,想来这读书人也真是不容易啊。”
等到科考结束,揭榜之後,锦衣卫们不需要再监督兵马司了,李颂之也能抽出时间陪伴妻女游玩。
在道观内夫妻二人带着女儿前前後後走了一遍,最後在院落一脚停留。那里有一大株杏花,一家三口围着杏花观赏。
正巧来了一位道长,道长认识李颂之,李颂之请求这位道长折了一大枝杏花给妻子。
道长离去後,宋明鸿将杏花递给李颂之。
李颂之为妻子轻拂发丝,将几朵杏花插在发髻里,左右欣赏感叹道:
“杏花年年簪云鬓,海棠微雨又一春。”
宋明鸿柔笑道:“你这诗倒是很应景。”
玉儿满地乱跑,李颂之赶紧抱起女儿,宋明鸿摘了几朵杏花给女儿也簪上,夫妻二人一起夸女儿好看。
走出殿外,夫妻二人牵着孩子的手正欲离去,忽听一声:“悠悠数载,杏花开了又谢,海棠微雨不知几春。”
几年前遇到的那位道长不知从哪里来,又出现在眼前。
夫妻二人仔细打量,但见道长手持浮尘,面目恬淡,神态如松风水月一般。
李颂之恭敬地喊了一声:“道长。”
道长气定神闲,略微擡眼看了看他,问:“何人呐?”
李颂之疑惑:“道长不认得我了吗?”
道长:“你是谁?”
李颂之先是一愣,此刻脑中突现灵光:“我是我。”
道长又问:“‘我’又是谁?”
李颂之淡定回答:
“天上高悬之明月是我!
水中嬉戏之游鱼是我!
忽乘清风而去者是我!”
宋明鸿问:“你们认识?”
“咱俩订婚时我曾见过这位道长。”
道长又问宋明鸿:“那麽你又是谁?”
宋明鸿见丈夫与道长一问一答颇有深意,便回:
“吾乃明月高悬之苍穹!
吾乃游鱼嬉戏之流水!
吾乃携君而去之清风!”
道长拈须点头:“你们二人既然已悟,我也无须多虑了,将来自会再相见。
几人采得四时花,谁剪沧海一缕霞。
繁星当空争灿烂,不过天河万粒沙。”
此时突然听见有人叫喊声,夫妻二人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家的下人。
等他俩再转头时,那道长早已不知踪影。
再望向天空寻觅仙迹时,只觉深邃丶碧蓝丶白云悠悠。
只有风过留痕,鸟过留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