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这番话,引经据典,逻辑严密。
直接将“军校”纳入了“王道”的范畴。
并且描绘出了一幅“仁将”卫国的美好图景。
与孔颖达所说的“纠纠武夫”形成鲜明对比。
孔颖达气得胡子乱颤,却一时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来反驳这套理论。
没办法。
李恪引经据典,引的是圣人之言,圣人之经!
孔颖达自己就是至圣先师孔圣之后,以圣人为荣,怎敢反驳圣人?
殿内一片寂静,许多文臣都陷入了沉思。
反观程咬金等一众武将,只觉无比解气。
秦王殿下这番话,简直说到他们心坎里。
“好!说得好!”
程咬金也顾不得什么朝堂礼仪了,冲着李恪竖起大拇指,大声喝彩道:
“秦王殿下此言大善!什么狗屁纠纠武夫?”
“俺们为国流血卖命,反倒成了祸害了?”
“殿下高见!”
尉迟恭也黑着脸,瓮声瓮气地附和起来。
他虽然不善言辞,但李恪那句“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深深触动了他。
他带兵多年,最痛心的,就是看到新兵因为训练不足而白白送死。
“老臣附议!殿下所言,方是强国正道!”
一向沉稳的李靖也微微颔首,流露出赞赏。
他作为军神,更知系统培养军官的重要性。
“没错!练好兵,打胜仗,才能保住咱的好日子!”
“孔祭酒那是书生之见,打仗哪能光靠嘴皮子!难道……靠嘴皮子就能让敌人乖乖束手就擒吗?”
“殿下说得对!咱就是要当知书达理的仁将!既要能打,也要讲道理!”
其他将领也纷纷出声支持,为秦王附和。
端坐龙椅的李世民,看着台下武将们群情激昂,对李恪衷心拥护的场面,眼中也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军校若成,秦王的声望在军中将达到何等地步?
但另一方面。
李恪这番“仁将”的理论,又确实完美化解了“霸道”的指责。
将军事建设纳入了“王道”的框架,这符合李世民宣扬的治国理念。
孔颖达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尤其程咬金那声“狗屁”,更是让他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程咬金骂道:
“程老匹夫!你……你竟如此粗鄙!朝堂之上,岂容你出此污言秽语!”
程咬金牛眼一瞪:“俺老程就是个粗人!比不得你们读书人弯弯绕绕!”
“但俺知道,殿下说的在理!保家卫国,靠的是真刀真枪!光会掉书袋子,能把突厥人念叨跑吗?”
“你……”孔颖达险些一口气没上来。
李世民见此,适时开口,压下双方争执:
“好了!朝堂议事,各抒己见,成何体统!”
孔颖达和程咬金这才作罢,纷纷拱手行礼。
【叮!人前显圣成功!强烈震撼李世民及满朝文武!显圣值+3000!】
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李恪,语气缓和些许:
“恪儿,你关于‘仁将’与‘王道’之论,朕已明了。然,孔爱卿所虑,也非全然无理。”
“这军校若建,如何确保其不致形成朋党,最终导致武将割据呢?”
文武百官的目光,再一次汇聚于李恪一身。
孔颖达方才提出的四条反对理由,其中第二条:破坏府兵制,恐致割据,秦王殿下又会如何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