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淮听他如此夸赞,心中那份属于史学家的固执又冒了出来,冷声道:
“哼,说得天花乱坠!
你可知此书之中,颇多违背史实、张冠李戴之处?
那桃园结义纯属虚构,曹操献刀刺董更是子虚乌有!
以此讹传讹,混淆视听,岂是正道?”
而学正闻言,立刻躬身道:
“先生教诲的是!
书中确有与正史不符之处,学生岂敢不知?
然则…”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抬起头,眼中闪着光。
“先生亦常教导我等,‘读史须知史源,辨真伪’。
学生以为,此话本虽非正史,但其叙事详实,情理通顺。
远非那些‘关公月下斩貂蝉’之类全然不顾逻辑、只为猎奇的乡野野谈可比!
其虽为‘演义’,却自有一番格局气度!”
陆淮倒是没想到这学生竟能说出这番道理来,不由得微微一愣。他沉吟片刻,心中那份对这本书的好奇心终究被勾了起来。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怎样一本书,能让一向沉稳的学正如此失态,还能说出这番见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陆淮站起身。
“那书现在何处?取来与我看看。”
学正这才想起书还在斋舍,连忙道:
“书…学生一时激动,忘在斋舍了!学生这就去取回来!”
“不必了。”陆淮摆了摆手。
“我与你同去。”
他也想顺便看看。
而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学子斋舍。
刚走到门口,便听见里面人声鼎沸,争论不休。推开门,只见一大群学生正围在书桌旁,个个伸长了脖子,情绪激动地讨论着。
“我看那曹操虽为汗贼,却也有其过人之处!”
“刘备仁德,方是明主之象!”
“吕布勇则勇矣,却无信义,终难成事!”
“只是这书为何只有这些?后续到底如何了?急煞人也!”
而不知是谁先看到了门口的陆淮,喊了一声“先生来了!”,喧闹的斋舍瞬间安静下来。
学生们如同受惊的雀鸟,慌忙散开,垂手而立,脸上都带着几分做了错事被抓住的惶恐。
老师来了这种话不管在啥时候的学校都是大杀招。
然而,短暂的寂静之后,几个胆子大些的学生,包括那学正,竟忍不住又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渴望与急切,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向陆淮恳求道:
“先生!这话本…不,这《三国演义》真是太精彩了!”
“先生!您可知这话本的后册在何处?”
“求先生告知!我等…我等实在想知道后续如何了啊!”
三国热,就这么悄然间,在太学打响了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