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钱庄后堂内,前脚张永春刚从东阳公主府回来,脸上还带着一丝思索之色。
到底怎么才能长到哪种程度呢?
后脚早已等候在此的王墩子见他进来,连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禀报道:
“将军,福通、福诚二位禅师到了有一会儿了,正在偏厅等候。”
张永春闻言,抬手轻轻拍了下额头。
忘了这还有俩秃驴了。
赶紧摆手道:
“瞧我这记性,忙起来倒把这事给忘了。
快请他们进来吧。”
“是。”
王墩子应声退下。
而不多时,便引着两位身着绢丝袈裟、一位略显枯松,一位体态富态的和尚并肩走了进来。
二和尚一进来,便朝着张永春合十行礼,态度颇为恭谨:
“贫僧福通(福诚),见过大僧录。”
俩和尚一低头,脑袋上都冒光,看得出来这段时间吃的不错,养的头皮都出油了。
张永春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行了,别站着了,坐下说话。”
说着,他端起何诗菱奉上的茶,抿了一口,开门见山地问道。
“最近庙里……嗯,寺里的‘生意’如何?”
福通禅师一张老脸上立刻堆起了让人看一眼都闹心的笑容,连忙回道:
“托大僧录的洪福,近来寺中香火鼎盛。
前来祈福还愿的善信颇多,布施也比往日丰厚了不少。”
一旁的福诚禅师也紧接着补充,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正是正是!
寺内的香积厨这些日子更是了不得,日夜灶火不息!
那些专程来求买咱寺里‘开过光’的炊饼、素斋的善男信女,简直是络绎不绝。
就连后院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毕竟现在整个汴京都有大相国寺佛法高深到真佛典礼的说法。
张永春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
他在这里废了这么多功夫,要是不这样反而奇怪了。
“如此便好,看来你们经营得还算用心。”
他放下茶盏,语气转为正式。
“这次叫你们过来,不是为了别的事。
是通知你们一声,我不日就要离开京城,返回北地驻地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