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92节(第2页)

第192节(第2页)

“刚刚听你们聊天,好像说起了技术换技术的事情?”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用最快的度盘算了一下华夏预警机展的时间线。

显然,王晓模正是被有关技术引进的话题所吸引的。

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常浩南那句“花钱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都不靠谱”所吸引的。

现在是1997年3月,刚好是圆环工程,也就是用伊尔76机体和大卫国“费尔康”系统结合搞预警机的项目正式立项后不久。

目前大概处在总体方案确定之后、雷达设计生产阶段。

根据前世的解密资料来看,王晓模本人对于这次合作没有那么乐观,多次提出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外方。

后来的事情证明他是对的。

2ooo年,大卫国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了研项目。

尽管他们全额退还了华夏提前支付的经费,但即便不考虑1992年到2ooo年之间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这一来一回耽误的多年时间也是难以弥补的。

而现在,王晓模就坐在常浩南面前,并且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担忧。

天赐良机,总得做点什么才行。

“是啊,用我们的技术去换对面的技术,这样手里就相当于有一张底牌,让对面不敢随便掀桌子。”

常浩南没有机遇转移话题,而是顺着对方的问题回答道。

“听小常同志的意思,是不太信任欧洲方面?”

王晓模的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情绪,如果坐在这里和他说话的是另一个人,恐怕就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判断出他的立场倾向。

但对于知道历史走向的常浩南来说却不用。

他明确知道对方此时已经开始计划同步研制的事情了,因此和自己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

“本来就是利益合作关系,倒也谈不上信任不信任,有备无患吧,毕竟我们航空工业之前在这方面吃过亏了。”

常浩南当然不可能直接跳大神说大卫国三年后不靠谱,只能从侧面入手:

“从当年的和平典范,再到组装md82飞机,花钱买和用市场换这两条路,我们算是都试过一遍,结果简直撞得头破血流,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现在我们也算是痛定思痛,虽然国内的航空工业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有和没有之间就是质的变化,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没问题,只是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不能丢,必须得保证独立自主的路线和型号不受影响。”

年届六十的王晓模自然不可能跟个年轻人一样喜怒形于色,但是在听到跟自己几乎完全思路相通的回答之后,还是免不了感到心情舒畅,整个人的神情和姿态也放松了不少。

当然,二人都知道,这个话题也就言尽于此了。

圆环工程的基调是9o年代初就定下来的,而且连钱都已经给出去了,别说常浩南,就算是总师王晓模本人也不可能在这时候说要终止合作。

这也是后者一直苦恼的事情——

国内配套研制虽然在持续推进,但这并不是圆环工程的既定部分,没有项目就意味着没有钱。

但是在听到常浩南关于大飞机两条腿走路的说法之后,王晓模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252章预警机的高低搭配

“我之前听梁工程师讲,去年年末的时候,小常同志你负责过改进运8j和运8f4oo两个型号飞机的防除冰设计?”

在周围其它人看来,王晓模似乎突然把话题调转到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方向上。

但对于常浩南来说,他几乎能猜到对方在想什么。

既然是两条腿走路,那就必定要同步搞一个完全自主的型号。

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单给圆环工程做同步配套研制确实有重复工作之嫌,即便有科工委给王晓模提供支持,也很难在原项目的框架内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但我换个名义,说伊尔76平台的大型预警机成本太高,而且飞机还没办法国产,所以生产数量必定有限,现在要依托现有技术设计一种高性价比的中型预警机以铺开装备,你总没话说了吧?

在眼下这个年头,高性价比这四个字对于军队来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魔力。

“是的,过去老运8平台的防除冰设计存在缺陷,在低温高湿度条件下,飞行过程中很容易结冰,一旦再打开襟翼,就有可能导致下洗气流对平尾产生干扰,导致瞬间掉高度生事故……”

常浩南用两只手在半空中简单比划了一下,不过显然几位并没有学过飞机设计的电子工程师难以马上理解其中的具体原理。

不过至少结论是听懂了的——

现在经过改进之后的运8比之前安全性提高了很多。

“之前我和梁绍修同志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即便在安装了雷达模组之后,运8j还是能够保证足够的操纵性,不知道小常同志能否估计出来,运8这个平台的稳定性,尤其是航向稳定性的……呃,冗余度大概有多少?”

王晓模的问题中涉及到了一个电路术语。

当然,常浩南能够理解他是想问飞机最多能够承受多少破坏气动设计的外形修改。

但隔行如隔山,航空领域确实没有一个指标能量化这个概念。

因此他也直接询问道:

“您是想要在运8平台的基础上改造预警机?”

“没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