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整个行业的普遍性恐慌之下,理性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根本无力挽回局面……
“赵组长,我们已经连续布了五次建议和告警,但下面的反馈……并不乐观。”
华夏农业科学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名工作人员满脸无奈地向农业部专家顾问组组长赵广生反应道:
“除了几个国资背景的企业同意暂缓以外,就只有大概四五十家给出了积极回应,剩下的全都没有停下准备采购的动作,其中几家龙头企业更是准备结伙出国,想要利用规模优势一次性购入过1ooo万吨的期货,以获得adm和嘉吉两家公司的优先供货权……”
作为农业口的资深顾问,赵广生早就对此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一开始,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反应。
然而,当赵广生听到最后两句话的时候,还是恼火地拍了一下桌子:
“简直荒唐!”
吓得对面的助理一哆嗦。
“高价采购也就算了,但是不想着利用市场规模压价,反而联合国外粮商搞内部倾轧……”
赵广生的咆哮声几乎响彻了整个走廊。
不过,也只是无能狂怒——
相比于被牢牢把握在国家手里的主粮,大豆这类经济作物确实处在一个几乎完全自由展的情况之下。
即便是农业部,也只能布提醒和建议,而无法真的强制要求这些企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一通泄之后,赵广生无奈地坐回椅子上,深吸了一口气:
“帮我草拟一份建议,让中储粮马上放出一部分储备进行市场对冲,至少暂时稳住这些企业,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一窝蜂地出海扫货……”
第1155章建设塞北粮仓
在接到命令之后,助理如同逃命一般,飞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生怕被领导的怒火殃及池鱼。
不过,还没等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动笔,赵广生那边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农业部展计划司司长毕亮的电话。
对方没有半句废话,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赵,部里准备让中储粮放出8o万吨大豆储备,你怎么看?”
显然,领导们也没有闲着。
而是在和他考虑一样的事情。
不过,赵广生的表情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半点放松。
思索片刻之后才回答道:
“短时间内,应该可以稍微对冲一下期货价格,但从中长期来看,无法影响价格上涨的大趋势……”
电话那头,只剩下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有些受不了压抑气氛的赵广生继续说道: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是供应基本限度的国内消耗,那么结合今年的一部分产量,大致可以维持到明年初夏……但如果考虑到企业和民众的恐慌情绪,以及金融市场上那些扫货的投机客们……”
实际上,他绝对不能算是个失败主义谋士。
但眼下的局面,也确实不允许他给出乐观的答复——
尽管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于14年前的199o年,但其初衷却并非为了应对粮食短缺而进行战略储备,只是因为连续的粮食大丰收导致部分地区严重供过于求,由国家出面解决粮食销售问题而已。
直到2ooo年,专项粮食储备才正式转变为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并于同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
至于明确其承担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任务,更是要等到2oo3年了。
距今不过一年时间,根本来不及攒下多少存货。
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要想和底蕴充沛的四大……至少三大粮商,以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对冲,还是明显力有未逮。
作为现代金融行业的产物,期货市场展到21世纪时,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物交割的范畴。
有时甚至能反过来主导实物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靠单纯的放货来把价格给打压下去,那么仅仅“够用”的数量是绝对办不到的。
参考建国初期在上沪的“两白一黑”大战,非得拿出量的物资储备,让那些投机商们要么吃到资金链断裂,要么吃到失去信心不敢继续囤货,才能平事。
而中储粮当前的储备,距离这种要求还是过于遥远了。
几秒……也或许是十几秒钟之后,对方才再次开口:
“那如果我们能获得路易达孚的支持……或者至少是中立地位呢?”
这个问题让赵广生有些意外。
毕竟自己此前没听过农业口和路易达孚之间有过什么特别的交情。
可是听毕亮的语气,似乎对此很有自信。
但问题是,四大粮商,他们偏偏争取到了眼下唯一没用的那个……
“意义不大……”
赵广生无奈地给出了和刚才一样的悲观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