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071节(第2页)

第1071节(第2页)

然而还没等他高兴起来,常浩南就继续说道:

“但按照我的想法,不是用亚燃冲压动机……而是用火箭动机,直接进行飞行测试!”

???

这下子,不仅刚才陷入争执的两个人。

甚至连其它代表的脸上,都露出了略带疑惑的神情——

用火箭动机。

做飞行测试。

那这不就相当于打一弹道导弹么?

二炮都已经装备十来个型号了,还有什么好测的?

“我说的确实是弹道导弹……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

常浩南当然也看出了众人的不解,当即解释道:

“在新一代高风洞投入使用之前,贸然进行燃冲压动机测试的风险和投入太大,所以我们只能考虑用技术更加成熟的火箭动机……但相比于常规型号,这个新型试验弹会采用更高比冲的液态燃料、双锥体布局、并预计在末端达到约6-7马赫的度。”

这个完全是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现场在随后的好几分钟时间里都陷入了寂静。

虽然乍一听有点离谱,但仔细想想的话,这个思路似乎又非常合理。

双锥体布局的潜力虽然不大,但相对应的风险也比较低。

唯一的问题是……用来测试什么?

只是比传统的短程弹道导弹快了两马赫左右而已。

和中导差不多。

“在东风21……或者类似型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么?”

面对常浩南,张福忠还是不好直接质疑,只是试探着询问道

“那当然不是……”

常浩南摆摆手:

“为了增强射的灵活性,并给予一定的初度,这个型号会使用飞机挂载,从中高空射。”

“除此之外,导弹还会采用惯性-雷达-卫星复合制导,用于在战术上测试未来高声武器的效能,以及在技术上验证其命中精度……”

第1179章战略威慑

空射弹道导弹,在同类武器型谱里面其实算不上特别。

美苏在冷战时期都出于各种目的开过类似的产品。

但总得来说,如果是用于一般对地攻击,那无论怎么看都性价比不高——

受制于弹道高度的物理限制以及惯性制导的先天不足,在当年,中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度(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并不会因为你把射架搬到天上就变得更好,反而战术飞机每次最多只能带一,又要受空域管理限制,相比陆基射车的火力密度还会下降。

唯一的好处只有射平台本身比较灵活,不过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这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优势。

所以这些型号基本都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只有极个别战术需求特殊的国家装备过一部分。

反而是在反卫星和反导系统靶弹这两个偏门领域得到了扬光大。

但话又说回来。

如果真能通过应用新技术,让空射弹道导弹挥能量优势,在末端达到高音,并提高命中精度的话,那相比于陆基型号的优势可就体现出来了。

因此,张福忠的表情只经过了一瞬间的迷茫便转为欣喜:

“常院士这个想法,倒是刚好可以回避国内目前在固体火箭动机和推进剂方面的短板……另外对高风洞的要求也很低。”

“一方面只要解决耐热涂层的问题,即便是用传统冷风洞也能对双锥体弹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飞行模拟,另一方面从空中射本身就占据初始能量优势,如果能搞定飞行体的头锥部分,那相比陆基射就更容易达到足够的末段度……”

直到本世纪初,他都在参与东风11(a)导弹的研和改进工作,因此对于国内在弹道导弹方面的技术积累相当熟悉。

并且,虽然这个空射弹道导弹的技术路线有点杂糅,跟国内已有的任何型号都不完全一样,但相比于吸气式高,张福忠本人,包括他所在的航天科工九院注定能在其中挥出更大的作用。

而黄锐松原本还想为自己的方案再挣扎一下,不过他毕竟也不是什么莽夫,所以在开口之前先左右观察了一番。

结果现有不少人这会已经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实际上,火箭动力方案对于参与项目的大多数单位来说确实都更熟悉。

真正对吸气式冲压动机有所研究的,除了他这边以外,实际上就是常浩南所代表的航空动力集团。

现在后者自己都不主张以吸气式起手,那其余众人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在谨慎考虑了一下两便的力量对比之后,老黄同志当即决定不再坚持,圆润地来了个18o°大转向:

“关于液体火箭动机,我们院的研究不多,不过3o6所之前为了解决音导弹的量产问题,开过一种共注射的rtm工艺,可以实现作为承载层基体的改性环氧树脂和作为防热层基体的改性酚醛树脂一次成型……”

“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在了兄弟单位研的新型空对地导弹上面,反馈非常不错,恰好中近程导弹双锥体弹头的绝对尺寸不大,也在新工艺的允许范围之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