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隔壁几个院本身也有固体火箭动力研究部门,只不过因为专精方向不同,所以没有被分配到相关任务而已。
“话说林研究员,你刚才提到的那一系列研究是哪做的啊?不会是被论文给坑了吧?”
来自航天科技六院、已经在验证弹项目中挥了重要作用的陈志巍凑到林成刚旁边。
虽然他们都是搞火箭动力的,但不同推进剂之间的差别可以说隔行如隔山,所以平常倒也不太关注固体推进剂那边的情况。
林成刚此时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听到来自旁边的声音之后才反应过来,但刚点了点头还没来得及出声,就被对面的另一位代表抢了先——
洪孝义同样来自六院,只不过是航天科工六院。
实际要说固体火箭动机,他们才是资历最老、实力最强、经验最丰富的单位,只不过眼下几乎全部力量都在主攻几种弹道导弹的动力研,所以只好交给兄弟单位来牵头。
不过,洪孝义本人作为41所副总工程师,在能力方面绝对没的说。
“这个应该不会……”
他接过陈志巍的问题说道:
“老林刚才说的那个研究我们也注意到过,是mit一个课题组做的,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连续了好几篇材料和能源动力方面的顶刊……而且你听他说的轻巧,好像就是把别人的成果借鉴了一下,但实际这些论文都是偏基础的理论研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转化到应用层面,那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
已经回过神来的林成刚突然听到一波如此直白的吹捧,难免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点点头,表示洪孝义说的没错:
“主要是我们也做过前期的研究论证,跟他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基本都能对得上,所以至少在宏观燃烧特性特这块是不会有问题的,至于微观机理……只能说这方面现在的争议本来就很大,而且一般都是理论化学那边才会去碰的内容……”
他说着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向后仰倒,把上半身埋入到座椅靠背里:
“总体上,我们倾向于这是固体推进剂在以药柱形式被装填进燃烧室之后,受到了某些目前尚未被了解到的特性影响,才导致燃烧特性跟在外面相比生了显著变化……”
“……”
三人本来也只是趁着休息时间闲聊,何况大家虽然是兄弟单位,但往深了说也都有各自的绝活和秘密,所以这个话题很快便告一段落。
但常浩南却因为洪孝义刚才的一句话而电光一闪——
“林研究员。”
他开口打断了那三个人之间的交谈:
“你后面资料的时候,记得把那几篇原始论文也一起给我。”
“我觉得有可能是他们的研究过程出了些问题……”
第1284章激波风洞的小妙用
常浩南并不准备全面接手固体火箭助推器的研制工作,因此在会上只要求林成刚在相关资料当中挑重要的过来。
对方的动作也很利索,当天下午就派出三名机要人员,将经过筛选的一批文件和资料送到了火炬实验室。
虽说是经过筛选,但各种储存设备加上一部分必要的纸质文档,还是满满当当地装了一个不小的密码箱。
而在完成交接之后,他便在第一时间钻进机房,开始验证自己昨天在会上的猜想。
直到第二天快晚饭的时候,常浩南才回到办公室,然后叫来了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栗亚波。
得益于读博期间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后者在毕业之后很快转入了偏理论方向的研究。
由于能力很强且研究领域极少涉密,所以每年都能表不少高水平文章,其中更是不乏snetature这样的顶流期刊,早在两年前就顺理成章地评上了副教授的职称。
除此之外,因为姚梦娜最近正居家养胎,实验室其余几名老师则各自在外负责项目,实验室的日常科研工作也逐渐开始由他来主持。
“老师,您找我。”
栗亚波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对,你先坐吧。”
常浩南点点头,把刚刚打印出来的一沓纸在桌面上轻轻磕了磕,放到对方面前:
“亚波,你看一下这几篇文章,是跟金属材料氧化行为有关的。”
实际上,他有了些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但为了避免让栗亚波产生先入为主的判断,当然也是为了让对方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所以并没有马上下达更具体的指示。
然而栗亚波在低头瞄了一眼论文标题之后先是一愣,接着又快往后面翻了翻,接着抬起头看向常浩南:
“老师,这几篇论文我之前就看过……”
这下轮到常浩南感到意外了:
“全都看过?”
栗亚波点点头:
“实际上,最新的这一篇,甚至还是我负责审稿的……”
“……”
常浩南顿时有一种“孩子大了,也学会装逼于无形之中了”的感觉。
“好吧……那我就直说了。”
他把视线投向旁边显示器屏幕上的初步计算结果:
“我需要你按照他们的思路,重新验证一遍aphtpbai体系……或者展开来说,所有铝基体系固体推进剂的能量释放特性和氧化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