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要求,栗亚波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惊讶。
以他对自家老师的了解而言,这个“重新验证”指的绝不是简单按照论文内容重复一遍对方的实验内容。
而是要针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搞出点不一样的结果来。
“您的意思是说……他们的实验和表征有问题?”
作为其中一篇文章的审稿人,栗亚波非常自信地确定,其中的分析推导过程不会存在严重错误。
但审稿和编辑都不会负责对论文中的数据进行验证,所以如果出了岔子,那大概率是这方面的问题。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在脑子里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
“数据有没有问题我不太确定,但他们对三组元aphtpba1推进剂热分解过程的机理研判,也就是整个分析过程和分解动力学计算的大前提和我的分子模拟结果对不太上……”
“啊?”
听到这个判断的栗亚波几乎是眼前一黑。
这相当于在做物理题的时候直接把第一个公式给套错了,那后面的过程再怎么准确,也只会偏的越来越远。
“可是他们最后计算出的动力学参数,是能和kissinger方程还有ozaa方程对上的?”
“这就不好说了……”
常浩南摇摇头:
“有可能是先有的结论再做的实验,所以对数据做过一些微调,也有可能就是单纯的瞎猫碰上死耗子了……你应该知道,这种研究主题,就算是随便套个理论模型做强行拟合,只要不是特别离谱,也能对上个八九不离十。”
“这……”
栗亚波已经是满脸绷不住的表情:
“可是mit的论文……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吧?”
出于对论文见刊周期的要求以及同行之间的基本信任,除了数据真实性以外,像常浩南说的这种情况,审稿人也基本不会去考虑。
某种程度上算是傻逼克高手的一部分。
“这可不是什么低级错误……”
常浩南撇了撇嘴:
“这部分内容和宏观燃烧特性的关系不大,反而是和微观机理沾边……就算真有同行去做验证,只要不真正填到动机里面去,得出来的结果也不会有明显差错,而哪怕万一有搞化学的人现问题,他们也可以解释说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工程理论而不是纯理论……”
听到这里,栗亚波只能感慨,自己毕竟还是太年轻:
“那您的意思是……”
“把热分解过程进一步分解成三个过程重新计算。”
常浩南从旁边拿来一张纸,上面早已经写好了几行内容:
“第一阶段是低温慢失重阶段,在这个过程中ap组分会生从立方晶系到斜方晶系的固-固物相变化;”
“第二阶段为中温快失重阶段,一方面是htpb开始生吸热熔融反应,对ap的放热分解反应起到一定的拮抗作用,同时htpb开始包覆在ap的晶体表面上,使ap的局部分解反应受到影响,对后者可能的反应中心起到削弱活化的作用;”
“第三阶段是高温缓慢增重阶段,也就是剩余的少量htpb开始进一步分解,部分铝颗粒生熔化,并逐步开始进行由缓慢到剧烈的氧化……”
“……”
栗亚波也并没有干看着面前的那页纸,而是很快拿过一支笔,开始在旁边不断补充着内容……
直到约莫半小时过后,已经有些口干舌燥的常浩南才终于停止了描述。
而栗亚波面前的一张纸,则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本子……
“那我马上去做……”
他重新回顾了一遍本子上的内容,然后站起身。
但旋即被常浩南从身后叫住:
“等一下。”
栗亚波回过头:
“老师,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常浩南从抽屉里摸出一个信封:
“我给你开一封介绍信,你做燃烧特性实验的时候,记得去科学院力学所那边,用激波管来进行点火,这样可以让加热过程远小于固体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而且还能还原实际动机工作时的压力环境,比平板火焰燃烧器和激光点火的拟真程度要高得多……”
而因为常浩南一直也没说过这个研究和高音武器项目有关,所以栗亚波到这时候还没太反应过来,手里拿着信封略显迟疑:
“激波管的话……隔壁咱们学校的空气动力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就有,而且那个实验室主任和咱们合作过很多次,无论业务还是流程都熟……”
他话才说到一半,就被常浩南摆了摆手打断:
“咱学校那个性能不够,我需要25-3o个atm的初始工作压力,目前别说是国内,就算全世界也只有怀柔那边能满足要求。”
实际上,这也算是高风洞研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福利。
除了华夏以外,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有如此充沛的资源,可以把高性能激波生装置用于燃烧化学动力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