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黜龙 > 第392节(第1页)

第392节(第1页)

李枢不该协助杜破阵吗?

赵佗不该被敲打吗?

更重要一点是,李枢明确在信中指出,他并没有主动朝近畿大规模进攻的意思,但随着局势展,眼下东都的朝廷力量到底还能不能维持近畿权,总该摆出架势去试探一下。而如果能够逼迫曹汪与赵佗公开起兵,自称义军,非但本身就能说明问题,也可以规避风险,让这两个人成为测试曹皇叔怒气的靶子。

说的有理有据。

张行想不到反驳的理由,实际上,当他在城西军营内意识到自己的纠结后,也是迅反应过来,这种时候,如果出现纠结,本身就说明问题了。

或者说,他早就隐隐意识到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随着局势全方位恶化,黜龙帮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应该主动调整心态,从规避战争转化为规避大规模战争。

于是乎,在与行台几个总管分管外加军营内活动的大头领们讨论完毕后,他决定采信李枢与杜破阵的计划,但要两人注意战斗规模,确保军粮储备。

然后,便继续回到他的军营,很有一番躲入军营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感觉。

就这样,九月上旬,梁公萧辉聚集江南之义军精华,正式动了九江之战。

这一战,因为之前萧氏的迅崛起和它的位置敏感性,立即吸引了全天下的注意力。而“先破都者为王”这句话,也宛若秋后地里燃烧的麦茬与粟根一般,随着这一战的消息,迅传遍了整个天下。

随即,似乎是要响应和赞同此言一般,自诩义军盟主数年的黜龙帮不甘示弱,号称帮内三大龙头之一的杜破阵,也在十月中旬汇集兵马,顺汝水北上,试图攻取染指近畿大郡颍川。

似乎是在与之呼应,同月,黜龙帮另一位龙头李枢,以伍氏兄弟为先锋,向梁郡动了一次进攻,沿途摧枯拉朽,俨然是要直指梁郡郡城宋城县一般。

这还不算,一件大概是生在上个月,也就是刚刚秋收后的事情,此时也终于有确切消息传到了其他各处——大魏关陇名门之后,幽州总管李澄的堂兄、河西总管李洪,举河西三州公然叛乱。

而且,似乎是连锁效应,毒漠以南,自西向东,从河西到晋北,沿线常备军镇几乎迅失控。

大者如李洪,一举事便三州,旋即把控河西全境七八郡,隐隐有仿效李氏先祖在中唐之乱时河西立国的意思,小者如陈凌,据一关而反,勉强吞了一郡,朝不保夕,四下戒惧。

这个时候,有心人不禁要多想,如此局势下,巫族人何时来?

何况,李洪既反,李定既吞并邻郡,李澄会不会反?要知道,因为陇西李氏的名望摆在那里,所以关陇集团内部姓李的,不管真假,都挂着这个名号……换言之,别看李定平时不吭不响的,人家跟幽州李澄算本家的。

可若是这样,若是幽州也反,陇西李氏全反,这大魏的最后一层皮是不是也该揭掉了?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个考量,近在咫尺的东都,居然无视了李定并吞襄国郡的事实……也可能是真的四下起火,彻底管不来了。

毕竟,秋日天高,马肥人壮,气候宜人,再加上军粮入库,所有的野心家理论上都应该忍耐不住了,便不是野心家,也要被裹挟,或者被动迎战了。

四海之内,烽烟四起,战事不断,哪里差一个李定呢?

反倒是天字第一号的反贼张行张席,委实太安静了。

“行了,今日到此为止,大家歇一歇,让军士们也去吃晚饭吧。”

张行如此吩咐,然后第一个散了真气走了出来,并坐到了校场旁的土台子上,愁眉苦脸。

“席,最大的问题是军士的阵型,不动还好,一动起来就乱。”徐师仁跟在身后提醒。“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处置好的,但也没必要过于苛求……便是东夷那位大宗师,也都要依仗着避海君涨水,靠着大型战船以成阵的,而大魏的军阵也都局限于宗师率领数个中郎将形成的小阵,小阵内还摆了远寻常军阵的修行高手,才撑起来局面的。”

“你说的对,不该求全责备。”张行点点头,却也无奈。“但还是想试一试,咱们黜龙帮现在到底能到什么份上。”

徐师仁也好,周边徐世英、马围等人也好,全都无可奈何。

且说,这一次军改,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随着黜龙帮军队规模越来越大,不免起了一个小小的野心,想看看能不能搞出来传说中的最高级别的真气军阵,也就是真气大阵和整个军队融合,而非是修行者自家独立汇集的军阵。

这是军队展的必然。

也是张行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巨大冲击的手段。

要知道,此间历史上,黑帝爷起自北荒,汇集七百英豪,铁器长刀,所向无敌,这就是典型的修行者自家结阵。

但是到了后来,战线来到大河之南,巫妖人三族大战时,黑帝爷上来就现,自家的七百英豪既不是巫族大军对手,也不是妖族的对手,这是因为妖族军队的修行高手更多,很容易起多个真气小阵,而巫族普遍性修为偏低,但基层士卒的血脉中自带一些说法,很容易全军成阵。

当然了,黑帝爷何等人物,立即仿而效之,却是在维持七百英豪的同时,在大战时将身侧七百英豪散去五百,五百人各入一个百人队,遂成五万之众的大军阵,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黜龙帮现在其实就是在实践这个过程,并且主要是搞这个七百英豪在军中各层级的分配制度。

设想的很好,全军修行者一分为三,基层士卒和军官保留三成,郎将、正将保留三成,张行这个主帅身侧保留四成。战斗时,让主帅和正将、郎将一层都能迅形成大小规模的纯真气军阵,必要时层层展开,结成一个大阵。

然而,真的做起来以后,他们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打了脸——无他,他们汇集了河北行台二十个营,包括河北三郡搜刮来的所有修行者,汇集了整整一百八十奇经和十来个凝丹、成丹高手,却居然只能支撑三个营规模的真气军阵!

还是静态的,一动起来就没。

说白了,按照某个人的理论,这天下越乱,真气越是充沛,你现在是所谓乱世不错,但能跟人家黑帝爷那时候的乱世比?你比不过啊。

这样一想的话,人家黑帝爷能七百英豪带动五万人的大军阵,能屠龙荡魔,你好不容易凑个一百八九的奇经,能带五六千人做个防守,不也很合理吗?

况且,人家做阵眼的黑帝爷什么修为,你什么修为啊?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这么早搞准备将制度,研究这个事情,不就显得过于自信了点吗?

“其实席也不必太过忧虑。”倒是徐世英想了想,认真开解。“咱们以前算过,一个被打压的东境河北州郡,大约有两三百修行者,现在十一州郡,按照十比一的比例,有两三百奇经已经到头了,但实际上,咱们仅仅是河北行台的军中就有这么多奇经,还是说明势头在往上涨,修行者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增加……假以时日,这个制度迟早挥作用,至不济,也能方便军官流通,提前预备下,还是对的。”

“这是自然。”张行点头苦笑。“就怕时不我待。”

众人还以为张行是指如今天下风起云涌之势下会有很多英雄人物迅崛起,使得黜龙帮的优势锐减呢,便纷纷点头感慨,继而说起了眼下局势,也都是一般心思——一面看不起这些人,一面却又有些隐隐忧虑之态,生怕这些人乘风攀云,后来居上。

正说着呢,忽然见到一人自外面匆匆过来,却正是人事分管阎庆,只是阎庆本身也参与这次军改,准备将的设立绕不开他的,所以也没有太在意。

而其人来到跟前,果然形态轻松,只是听大家议论而已。

过了一阵子,好不容易等这些人稍作停顿,他也只是随意拱手,告知了张行一个好消息:“三哥,程大头领大喜,想要告假半月,迎新妇崔氏往祖地成亲。”

张行当即拊掌来笑,却又四下来看:“看来得送份礼了,你们准备送多少?”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早就知道,有人明显茫然,一番讨论知道事情原委后,便要凑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