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黜龙 > 第394节(第1页)

第394节(第1页)

“其实人心很好收拾。”曹林忽然笑道。“有人劝我真不要指望江都了,早点把皇长孙扶上去,尊圣人为太上皇,到时候再下旨,让江都那边的大军回朝,江都的禁军思念家乡,必然趁势而归,甚至还有人说,可以先借机大赦天下,就地安置,张三封个齐王,萧辉封个梁王,英国公封个晋王,李洪封个西凉王……等到禁军回来,先扫荡西凉,抵抗巫族,再下襄樊,顺流而下,平灭江南,然后集江南之財赋、巴蜀的工匠、关西之武力,取晋地,下河北……”

胡彦更不敢开口了。

“但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呢?”曹林忽然话锋一转。“且不说东齐和南陈故地的人心一去不返,只是一个扶皇长孙,怕也未必就能收人心,反而要先丢人心……现在反贼这么多,天下号称四百州郡,擅动刀兵、税赋自取的,怕是已经有两三百,但势强如白氏、骤起如萧氏、狡猾如张氏,都没有称帝,甚至连称王的都没有……我要是反而先行废立,只怕是要先坏了最后一些大魏忠臣的人心,被别人所趁。李十二郎他们,还是想的简单了。”

胡彦这才知道,这个计划是来自于李清臣。

想想也是,自己走前,也就是靖安台最后阵容鼎盛时的那些精英们,如今似乎也只有李清臣和秦二还在,但秦二……估计也撑不住几分了,也就是李清臣会出这种主意。

至于其他人,几位太保,多是有勇无谋,大太保和二太保能撑住一郡之地,都已经了不得,而如自己这种老人,出去前就已经被东都官场消磨了。

一念至此,胡彦多少起了几分触动,乃是强行违背自己日常处事的哲学,抬起头来,诚恳开口:“中丞,李十二郎绝对是一番好意……而且,局势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年轻人总是不服气的,往往也不晓得其中事情都是牵一而动全一身。”

“我也不服气。”曹林面色稍微生动了一些,这才重新看向了身前的老下属。“我自问受先帝之命以后,近乎二十载,未曾有半点异心,未曾有半点懈怠……便是才德稍有不足,可我这身修为摆在这里,总算得上是有用之身……但自从七八年前,一征东夷开始,事情忽然就不对劲了,眼瞅着局势一日日糟,人心一日日子散,我却宛若无力可施。这般情形,凭什么让我服气?”

胡彦沉默了片刻,也算是豁出去了:“中丞,中丞觉得是七八年前开始不对的,我却觉得是十二三年前就不对了。”

曹林微微一怔,立即反问:“那是什么时候?”

“那是朝廷分裂巫族成功,尤其是巫族西部诸部落直接内附,头人们一起前来朝见的时候。”胡彦认真做答。“就是陛下下旨,拿丝绸缠满东都所有大树那一回……那时候,我正因为想跟妻子提亲而愁聘礼的事情,当时就想着,不如做个贼,偷几件丝绸……却也不敢。”

曹林也沉默了片刻,然后艰难的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这件事,我当时只觉得不妥,一直到这两年自己当家了,干涉财政民生多一些,才意识到过于糟糕了,因为自家人,官吏军民,都有穷困的,哪有拿出来这么多东西只绑树上充面子的道理?”

“然后,”胡彦继续言道。“我曾听过有人来讲,张行当日却是因为一件另外的事情认定了要反的……”

“什么事情?”曹林更加严肃起来。

“就是南陈故地那里,一亩地做三亩上报,收三倍田赋的事情,他是那次去江都督促秋税的时候现的。”胡彦也认真了不少。“当时回来我就察觉他情绪差了许多,后来还是听队内其他人说的……说是张三郎当时私下便对人讲,朝廷既然干出这种事情,而且还是干了几十年,那不反也是不行的了,否则便是违逆天道……”

“放屁!”前面曹林还在强行忍耐,但听到天道二字忽然放声呵斥。“他有什么资格论述天道?!四位至尊都是成道了以后才敢论的!”

陡然响起的风铃声中,胡彦立即醒悟,然后闭口不言。

下面人都知道,曹皇叔从一开始便有个固执的地方,也是他成为南衙保守派的重要原委,那就是年轻时恰好经历了大魏开国过程的他坚决认为,开国的先帝、实际上抚养了他的长兄,是这个天底下最了不起最厉害的人,为此,这位大宗师几乎算是无条件的支持先帝的种种政策。

而其中最重要一条,便是通过对南陈、东齐故地的歧视和压榨而施行关陇本位思想,大面积储藏钱粮、迁移地方凝丹以上高手,包括靖安台本身对地方豪强定期巡视与打压,本质上都是出于同一类思想。

一道闪电划过,片刻后,黑塔外面隆隆作响,复又雨声急促起来,曹皇叔也莫名熄了怒火,反而继续来问:“他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是……应该是吧?”胡彦小心翼翼。

曹林摇了摇头:“这人再狂妄,也是个小张世昭,只当是张世昭的言语,总还是可以听一听的……不过,他这意思是从东齐人跟南陈人的角度来说的,我也承认,大魏如今局面,只有退回到当日三国并立的时候,然后以关陇为根本,再行吞灭其余两家,方才重造大举。”

胡彦莫名有些懵:“可是,大魏……大魏最根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一统天下吗?”

“自然如此。”

“可若是这般……为何要放任使天下解体、退回到三家并立局面的政策呢?”胡彦问完这话,立即又低下头去。

曹林没有回复对方,或许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不愿意承认罢了,事实上,沉默了许久后,这位皇室大宗师忽然问了自己老下属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你知道我成丹时观想的什么吗?”

胡彦连连摇头:“下面人揣测很多,但下官委实不知实情。”

“是绳索。”曹林一声叹气。“是捆人也捆己的一根绳索……不是我私下跟他人说的律法……我这辈子,已经跟先帝,跟大魏捆的死死的了。”

胡彦既有些吃惊,也有些恍然。

“咱们不说这些了……既然来了,我又缺人手,帮我个忙。”曹中丞继续吩咐。“我说,你写,然后替我挂到前面墙上的绳钩上去。”

胡彦自然俯称是。

“淮阳太守赵佗、梁郡太守曹汪、赵郡冯无佚、武阳郡元宝存、雕阴郡陈凌、巴西郡赵俨、乐浪公高……”曹林脱口而言,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名字。

胡彦也将十几个名字和地方州郡写好,然后按照要求并排挂到了塔顶一层的墙上的绳钩下,他晓得,这些人大概都是朝廷官员出身,然后易帜或者没易帜,独立或者半独立的单个州郡势力。

“代郡二高,淮阳莽金刚,恒山王臣廓,內侍军王焯,弋阳朱纣……”

这些都是造反的义军,占地普遍性少于或至少一郡规模,也居然有十几个。

“武安郡李定、金城郡薛挺。”曹林继续言道。“把这两个名字并排挂上,然后扯下绳子,拉高位置,要比其余十几家都高半截。”

胡彦一边去做,一边恍然。

这两个名字他都听过的,前者是武安太守,却自行兼并了襄国郡,另一个是金城护巫族校尉,本有三千精锐,却兼并了金城周边两三郡。

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直接宣布谋反,却都展示了充足的军事素养,而且身侧都有真正的大势力,让人摸不清他们的真正立场。

李定身侧是黜龙帮跟英国公,而薛挺则背靠河西李洪。

“这两个人不是久居人下之辈,都年轻,都知兵,都是主动对外扩张兼并且迅成功的人。”曹林主动开口解释。“不像其他十几个地方官,反了也好,没反也罢,只是守住地盘,根本没有扩张的意思。”

胡彦连忙点头,深以为然。

“可以把之前那十几个人的纸条撕掉了。”就在这时,坐在那里以手支额的曹中丞忽然又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只留下莽金刚。”

胡彦虽然不解,却不敢怠慢,立即依言而行,很快,墙上绳钩上就只剩下李定、薛挺和低了半个身位的莽金刚。

“登州白有思,淮西杜破阵,淮南王代积,徐州司马正,河间薛常雄、济阴李枢、济北魏玄定、义阳周效尚、听涛城陆夫人,晋北破浪刀,荆襄白横元……”曹林继续言道。“将这些名字与李定、薛挺并排挂在一起……莽金刚去了吧。”

而胡彦也将这些名字写了上去,然后挂成一排,并撕掉莽金刚的名字。

很显然,这些全都是实际控制了一个富庶区域,地盘不大也不小的,更高一层的人物。

“司马正、王代积、薛常雄没有反,直接撕掉。”

“陆夫人太远,白有思……也有些远,也撕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