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三千份申论,徐坤、诸葛亮、刘禅三个顶级政治大牛一人一千份。
不糊名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这次考试其实只是相对的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
这次考试,同样级别的申论作文,关中的世家出身的,要比别的地方的世家要高一到两分。
因为这次科举本身就是为了给关中世家甜头才开的。
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选一些关中世家走入刘备集团的官场。
一千份申论,每份三个大作文,一共近三千字。
徐坤基本上三分钟一份,一千份算上休息的时间,也得批阅个五六天的时间。
徐坤批阅之后,他还得批阅一遍诸葛亮负责批阅的那份,这就是保证了少一些个人的主观偏爱。
而诸葛亮再去批阅一遍刘禅负责批阅的,刘禅负责批阅徐坤批阅过的。
这样等于说一个人要批阅的要两千份申论。
这下给三个人忙完了。
终于在十天后,三个人把申论最终的分数也定下来了。
申论分算上行测分二者相加,就是这届科举最终的成绩。
徐坤命人按成绩排列名次来,看到这名次刘禅、徐坤、诸葛亮三个人都很是意外。
徐坤差异的看向诸葛亮和刘禅:
“你俩没搞什么人情世故吧?这位的申论我可是没看着,那就是你俩批阅的。”
刘禅疯狂摇头:
“师父,我堂堂太子用搞什么人情世故,再说搞人情世故的话,我也没必要这么夸张,给他放在第一的位置上,这不是把我自己放火上烤吗?”
诸葛亮也摇着羽扇说道:
“子厚,别人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吗?我是最正直不过的了,莫说人情世故了,就是我自己的儿子,我也绝对不会包庇如此。”
徐坤看着这排名,吃惊的说道:
“那我就奇了怪了,关二爷家的三小子关索是状元,张三爷的弟子钟会是榜眼,这事你跟百姓解释,跟参加考试的考生解释,他们会信?”
这事即便是诸葛亮和刘禅没有徇私舞弊,但是这排名就是很容易引起非议。
这俩人的关系,跟刘备集团太亲了,就是嫡系!
结果这俩一个状元,一个榜眼,还是刘禅、诸葛亮、徐坤亲自阅卷,说你仨没有徇私舞弊,谁能信啊!
这届一共选一百名,徐坤又查看了一下这前一百的户籍。
徐坤更是无语了。
“不是,咱们不是给关中世家的申论分高一到两分了吗?”
“这怎么前一百一共才六个关中户籍的,荆州出身的有十几位,益州出身的有十几位,凉州出身的有十几位,那汝南不满一洲之地,居然出了三十几位,谁给我解释解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葛亮摇着羽扇缓缓说道:
“这事我知道,云长的汝南书院会把历年的真题在考试之前,给汝南参加考试的考生讲一遍,甚至云长还会押题!”
“至于关中世家子弟被选中的少,也是无奈之举,我们虽然给他们申论分提高了,但是他们行测分太低了,很多考生都是第一次见咱们科举的考题,这个行测分倒也算正常。”
好家伙,你关二哥除了当大儒,还办上考公班了?!
我说关索怎么考状元了呢,合着他成了你关家考公班的太子了是吧?
你还学会押题了?
你怎么不改名叫花生十三呢?
合着你关二爷以后不光黑道要拜你,考公也得拜你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