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12章 鲜儿改命记12(第1页)

第12章 鲜儿改命记12(第1页)

张家的杂货铺依旧是那条街上最不起眼的存在。货架上的东西时多时少,全看张金贵能从哪里捣腾来货源。鲜儿守着铺子,眉眼低垂,找钱、递货,话不多,却把每个进出店铺的人都瞧在眼里。

木匣子里的家底,她没有一下子全撒出去。那不是帮人,是害人,也害己。她像蚂蚁搬家,一点一点地往外挪。有时候是让粮儿送钱,有时候是送药。药越来越难弄,日本人查得紧,黑市上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她开始更多地用钱,托那些南来北往、看似只图利益的货商,采买些棉花、布匹、盐巴,甚至是不起眼的铁钉、火镰。这些东西,山里林子里的队伍,同样缺得厉害。

粮儿成了她最得力的膀子。这傻丈夫认死理,但是很听话,鲜儿交代的事,就是天。

他现在身材高大,加上没饿过肚子,力气极大,能扛着沉重的麻包走几十里山路不喊累;他嘴严,任谁套话,都只嘿嘿傻笑,或者干脆躲到鲜儿身后。

次数多了,连那边来接头的“老林”——就是最早那个年轻人,也对粮儿竖过大拇指,说他是个“好苗子”。

鲜儿听了,心里只是苦笑。她宁愿粮儿一辈子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傻丈夫,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这世道,不答应。

根生五岁了,虎头虎脑,已经开始跟着粮儿在铺子里跑进跑出,学着搬些轻巧的东西。孩子天真,不知道他娘和他爹每天在做着怎样掉脑袋的营生。

这天傍晚,铺子刚要上门板,一个生面孔的中年人闪了进来。他穿着半旧的长衫,像个落魄的教书先生,眼神却锐利。

“老板娘,买包哈德门。”他递过几张伪满的纸币。

鲜儿接过钱,转身去拿烟,指尖触到烟盒底下压着的一张折叠的小纸条。她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熟练地将烟和找零递过去。

那人拿起烟,深深看了鲜儿一眼,压低声音,语极快:“三天后,西大桥,凌晨四点,有批学生要过江,缺盘缠和路引。”

说完,他捏着烟,转身就融入了门外渐浓的暮色里。

鲜儿关上门板,插好门栓,背靠着门板,才展开那张纸条。上面用极细的炭笔写了几个人名,后面跟着简短的介绍,某某学校教员,组织过读书会;某某报馆编辑,写过抗日的文章……最后一行字,让鲜儿的心猛地一缩:“彼等已被注意,亟需转移,否则恐遭不测。”

她认得其中一个名字,是前世传杰以前在元宝镇时提过的,一个很有学问的先生。前世传杰当时语气里满是崇拜。

鲜儿把纸条凑到油灯上,火苗舔舐着纸张,迅化为灰烬。她走到里屋,打开木匣,取出几块银元和一小卷更为珍贵的“硬通货”——大黄鱼。又找出几张空白的路引,这是她之前费了不少力气,通过“老林”的关系弄来备用的。

粮儿正蹲在院子里给根生洗脚,看到鲜儿拿出这么多钱和路引,愣了一下:“鲜儿,这次……这么多?”

“嗯,”鲜儿把东西仔细包好,塞进一个破旧的褡裢里,“粮儿,这次的事,比以往都紧要。你记住,三天后,凌晨,西大桥头,有个戴破毡帽的人蹲在那儿抽烟,你把这褡裢给他,就说‘老林让送的’。别的啥也别说,给了立刻回来,千万别耽搁,也千万别回头看。”

她反复叮嘱,神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粮儿看着她的脸色,似懂非懂,但知道这事一定非常要紧。他用力点头,把鲜儿的话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

三天后的凌晨,天还黑得像锅底。粮儿揣着那个沉甸甸的褡裢,悄悄出了门。鲜儿一夜没合眼,坐在炕上,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心里像是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根生在她身边睡得香甜,浑然不知他爹正行走在刀锋边缘。

时间一点点过去,每一刻都无比漫长。鲜儿竖着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任何一点异响都让她心惊肉跳。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院门外才传来熟悉的、尽量放轻的脚步声。鲜儿猛地起身,拉开门栓。

粮儿带着一身寒气钻了进来,脸冻得通红,眼睛却亮晶晶的。“鲜儿,俺送到了!那人接了东西,啥也没说,就朝俺点了点头,俺就赶紧跑回来了!”

鲜儿悬着的心,这才重重落下。她拉过粮儿冰凉的手,用力攥了攥:“好,回来就好。”

她没问过程,粮儿也不会描述。只要人平安回来,东西送到了,就好。

几天后,“老林”借着买针线的由头来了一趟,付钱时,手指在柜台上极轻地敲了三下。鲜儿明白,那是事成了的暗号。

又过了些日子,鲜儿偶然听来铺子里扯闲篇的客人说起,前段时间日本人半夜抓人,扑了个空,好几个“思想犯”都跑了,据说是过了江了。说话的人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快意。

鲜儿低头整理着货架,面色如常,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一刻,心里是怎样的波澜涌动。她改变不了传武的牺牲,也阻止不了千千万万人的死亡,但她至少,护住了几个火种,几个可能在未来照亮更多人的名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