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127章 她还没下令但所有人都跟着她改了步调(第1页)

第127章 她还没下令但所有人都跟着她改了步调(第1页)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像一记记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苏霓没有回头。

她知道,那扇门后的沉默意味着什么——权力的试探已经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她走出省委大楼,阳光扑面而来,楼下的广场依旧聚集着那些举着手机的年轻人。

他们不再喧哗,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在等待一个信号。

苏霓脚步微顿,抬眼扫过人群,目光温和却坚定。

她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这一瞬,无数镜头亮起。

回到临时办公室时,陆承安已在等她。

他坐在窗边,手里翻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眉头微蹙,神情冷静得近乎冷峻。

“他们想让你立刻接手。”他说,不是疑问。

苏霓脱下风衣挂在椅背,走到饮水机前倒了杯水,语气平淡:“所以才更不能接。”

陆承安抬眼看向她,“你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理由?”她轻笑一声,眼神清亮,“我不需要理由。我只需要让他们明白——这不是一场个人加冕礼,而是一场必须从根上动刀的变革。”

她将包放下,从里面抽出三份标注不同颜色的资料:红、蓝、绿。

“东部沿海工业城,劳资纠纷年均上报三百起,工人维权意识强但渠道堵塞;中部资源枯竭县,土地征收矛盾积压十年未解,政府公信力濒临崩塌;西部民族自治州,语言文化多元,信息传递长期失衡。”她一一翻开,“我要在这三个地方设试点。”

陆承安眸光微闪,“全是硬骨头。”

“正因为难,才有意义。”苏霓坐下来,指尖轻点桌面,“如果只挑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做样板,那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政绩工程。我要试的是真问题,不是假答案。”

陆承安沉默片刻,忽然勾唇一笑:“你这是逼他们不得不支持你。”

“不是逼。”她纠正道,“是给所有人一个看清现实的机会。不在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做花瓶,而在最需要改变的地方试真题——这才是改革该有的姿态。”

三天后,《试点选择逻辑说明》传阅至各相关部门。

文件言简意赅,数据扎实,逻辑严密,甚至预判了各地可能遇到的阻力与应对策略。

最令人震动的是那一句被加粗标注的话:

“制度的温度,不该由最幸运的人来定义,而应由最沉默的人来检验。”

一位原本坚决反对的副部级领导看完文件,久久未语。

良久,他对秘书低声道:“这女人不抢功,专啃硬骨头……反倒让人没法拦。”

与此同时,在东部试点城市,许文澜正盯着电脑屏幕,眼神锐利如刀。

“智言科技”——这家打着“ai赋能基层治理”旗号的企业,竟悄然进入本地平台建设招标名单。

表面是政企合作,实则暗藏玄机:系统内置关键词过滤机制,用户言一旦触“征地”“罢工”“赔偿”等词汇,内容自动屏蔽;更隐蔽的是,其后台竟试图与地方征信系统绑定,形成“言论-信用”联动模型。

这是变相的思想审查。

许文澜冷笑一声,当即联系当地“共述会”成员,指导他们以居民议事会名义起草《平台建设公众意见书》。

她不动声色地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普通人完成代码级漏洞分析,精准指出六项重大风险,并附上可验证的技术证据。

文书一经布,迅引爆网络。

“普通市民写出百万行代码分析政府项目”的话题冲上热搜。

舆论哗然,招标方被迫宣布暂停流程,重新论证。

而远在西部的赵小芸,也接到通知:《说话的人》系列纪录片将被纳入“新时代群众工作创新案例库”。

荣誉来了,但她眉心却皱得更深。

当晚,她在剪辑室删掉了所有关于苏霓的特写镜头。

那些原本精心设计的仰拍、慢镜、旁白赞颂,统统抹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颤抖的手持画面:菜市场摊主第一次打开录像功能,退休教师对着镜头讲述三十年前被扣工资的往事,少数民族妇女用母语诉说土地流转的委屈……

她把聚光灯还给了普通人。

成片尾声,一行白色字幕缓缓浮现:

“本片所有素材均由当事人自行上传至‘蜂巢b’节点存证。”

那一刻,纪录片本身,就成了不可篡改的历史证据。

夜深人静,苏霓独自坐在书房,翻阅试点反馈报告。

窗外月色如霜,桌上的台灯映出她沉静的侧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