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上写着日期和名字。”他声音低哑,却不容忽视,“你听过就知道,什么叫‘活着的声音’。”
女人怔住了,低头看向那行手写体:年月日,纺织厂会议室,王秀兰口述。
她想问些什么,可老张已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却笔直,像一根不肯弯曲的钢针。
次日上午,一封es特快专递送至会议秘书处。
信封很厚重,落款是全国三十个城市的退休工人联合会。
打开后,三百页a纸整齐排列,每一页都贴着一段手机录音二维码,开头统一格式:
“时间:今天,地点:我家里,记录人:xxx。”
没有哭诉,没有控告,只有平静的陈述——关于养老金延迟放、关于医保报销的阻碍、关于社区改造中的强拆威胁……一条条,一句句,全是体制缝隙里渗出的真实情况。
信末只有一行打印字:
“我们不是史料,我们是活着的证人。”
整个筹备组都震动了。
原定布的会议纪要连夜重新修改,最终版本悄然替换了措辞:“应尊重多元证据来源的平等地位,在制度设计中保留其参与空间。”
与此同时,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陆承安代理的网格员复职案。
法院认定:基层工作人员协助居民留存执法过程影像,属于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不构成违纪。
判决书最后一段写道:“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与记录权,不应因身份差异而被剥夺。”
法槌落下的那一刻,旁听席上响起压抑的掌声。
陆承安起身整理西装,并未多言。
走出法庭时,春日的阳光很刺眼,台阶下站着一名年轻辅警,制服笔挺,帽徽锃亮。
他反复解锁手机屏幕,指尖悬在某个app图标上迟迟不敢点下。
风吹起他的衣角。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点了“注册”。
陆承安站在阴影里,掏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照片角落恰好映出那行小小的白色标语:蜂巢镜像·为真实存证。
他没说话,只将图片给苏霓,附了一句:
“第一批穿制服的记录者,已经加入进来了。”
千里之外,绿皮火车正穿行在连绵的丘陵之间。
苏霓靠窗而坐,膝上摊着那份《试点实施细则草案》,密密麻麻全是她的批注。
红笔划掉“技术统一切换”,蓝笔补上“本地化适配机制”;铅笔圈出“终端操作培训”一项,旁注:“谁来教?怎么教?教多久?”
她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油菜花开成一片金色的海浪。
指尖轻轻合上文件。
而在前方某地,高原刚刚放晴,风经幡猎猎作响。
一排崭新的智能亭伫立在广场边缘,金属外壳闪着冷光,屏幕上赫然写着“双语服务”四个字。
只是那切换按钮,藏文与汉字并列得如此生硬,像是被强行缝合的伤口。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