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14章 老师不是传声筒(第1页)

第214章 老师不是传声筒(第1页)

那无形的枪口带来的刺骨寒意,并未让苏霓退缩分毫,反而激起了她骨子里最深沉的战意。

她知道,对方已经亮出了底牌,而现在,轮到她出牌了。

几乎是同一时刻,许文澜的声音在加密频道中响起,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苏姐,引爆了!好几个省级教师群都在吵,一个云南的乡村老师,直接在四百多人的大群里问:‘如果我们世世代代教给孩子的,都是被精心包装过的‘真相’,那我们和当年史书上那些颠倒黑白、为虎作伥的刀笔吏,又有什么区别?’”

那句话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寂静被打破,无数潜水的教师被这句锥心刺骨的质问给炸了出来。

“说得好!教书育人,不是当传声筒!”

“可我们能怎么办?教案是上面定的,考试范围是上面划的,我们不照着讲,学生怎么考试?”

“考试……考试……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考试吗?难道我们站上讲台,就是为了培养一群只会考试的机器?”

争论如野火般蔓延,压抑已久的良知与现实的无奈剧烈碰撞,迸出刺目的火花。

苏霓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那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源自系统内部最纯粹的初心——为人师表的尊严。

“小芸,”苏霓的声音冷静而果决,“给你一夜时间,把我们手头那一百多份口述材料,剪成一个十分钟的微纪录片。不要任何旁白,不要任何配乐,只要最原始的画面和当事人的声音。片名叫《讲台背后的沉默》。”

赵小芸眼中闪过一丝困惑:“只给谁看?”

“五个特级教师,”苏霓报出五个在全国教育界举足轻重的名字,“只给他们,附上一句话:您可以选择不播,但请您先看完。”

这是一种阳谋,一种直击人心的阳谋。

它不强迫,不煽动,只是将血淋淋的真实摆在这些教育界的泰山北斗面前,考验着他们毕生引以为傲的师德。

三天后,江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场省级语文公开课正在进行。

主讲人是名单上的五人之一,特级教师李正南。

他年近六旬,头花白,讲课风格向来以沉稳严谨着称。

台下,一百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正襟危坐,教育厅的督导组领导坐在第一排。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直到李正南讲完《陈情表》的最后一个字。

他没有像教案上写的那样进行课堂总结,而是沉默了片刻,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或期待、或困惑的脸。

然后,他转身,平静地点击了鼠标。

巨大的多媒体屏幕上,预设的课件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粗糙、摇晃的镜头。

一个布满皱纹和老年斑的男人出现在画面里,他对着镜头,声音沙哑地叙述着自己被“注销”的经历。

没有技巧,没有渲染,只有最朴素的陈述,却像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现场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十分钟的影片,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当片尾,那个被遗忘的老人抬起浑浊的双眼,一字一顿地说出“我……不是逃犯”时,现场能听到清晰的抽泣声。

影片结束,黑色的屏幕上,只有一行白字:《讲台背后的沉默》。

督导组的领导脸色铁青,猛地站了起来,厉声质问:“李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谁允许你播放这些未经审核的非指定素材的?”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正南身上。

这位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此刻却异常平静。

他推了推眼镜,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报告厅:“我在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第五款赋予我的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我的教学自主权。”

话音刚落,台下不知是谁,第一个鼓起掌来。

紧接着,掌声如潮水般响起,经久不息。

事件的酵度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知是谁将现场的视频片段传到了网上,“老师有权说真话”的话题在短短几小时内冲上热搜,引爆全网。

“抓住这个机会!”陆承安的电话第一时间打了进来,语气里是律师特有的冷静与兴奋,“舆论的势已经起来了,现在需要制度的‘法’来承接!”

他几乎一夜未眠,迅起草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关于保障教师学术表达与教学自主权的法律意见书》,明确提出:“教育不是宣传的延伸,教师的职责是启迪心智,而非成为政策话术的复读机。”他联合了国内十位顶尖的法学与教育学专家联署,通过全国人大的官方信访渠道,将这份沉甸甸的文件递交上去。

同时,他指导李正南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主张其“因坚持专业判断与职业良知而遭受变相排挤与职场霸凌”,巧妙地将一个个案,上升为一场关乎整个教师群体职业尊严的制度性争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