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技术负责人林晚在一次例行数据核查中,现了异样。
“苏姐,你看,”林晚指着屏幕上几条陡然拉升的数据曲线,“有几个地方上报的修复人数开始‘注水’了。有的把正常的户籍办理业务也算了进来,有的甚至把同一个案例换个说法重复申报,想冲高绩效。”
这是一种更隐蔽的对抗——用虚假的配合,来消解项目的严肃性。
“公开通报?”许文澜皱眉。
“不,”林晚摇了摇头,眼中闪着极客特有的光芒,“那样只会树敌。我有更好的办法。”
三天后,一套由林晚独立设计的“多源数据交叉验证算法”正式上线。
它能强制性地实时比对来自公安、人社、教育三大系统的底层数据,像一位铁面无私的法官,自动将任何不匹配、有疑点的上报案例筛选出来,生成一份异常预警清单。
林晚没有将这份足以让许多地方官员颜面扫地的清单公之于众。
她做了一个更具杀伤力的决定:她将预警清单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问题类型进行分类打包,每一份都附上了一套详尽的“本地化数据规范操作指南”和“常见错误规避手册”。
然后,她以基金会“技术支持中心”的名义,将这些“服务包”反向精准推送到各地联络员的邮箱里。
邮件的措辞谦逊而专业,通篇只谈技术,不谈对错。
这一招,如同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
收到邮件的地方官员们,看着那份只有自己能看到的、被标记出来的“水分”数据,背后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们明白,这既是警告,也是台阶。
对方掌握着一击致命的能力,却选择了递过来一把梯子。
自此,数据“注水”的现象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与此同时,作为团队中最擅长与体制打交道的陆承安,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股暗流。
在一次由某学术机构组织的闭门研讨会上,他现有些声音正巧妙地试图将整个课题引向“纯学术研究”的轨道,大谈其在社会学、历史学上的样本意义,却绝口不提政策落地与责任划分。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
一旦项目被定义为纯学术,它就失去了所有现实干预的利爪。
轮到陆承安言时,他没有反驳那些学术论调,反而点头表示赞同:“各位专家的见解非常深刻,这确实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学术富矿。”他话锋一转,语气温和却坚定,“但理论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增设一个‘试点城市联动机制’?选取东部沿海、中部内陆和西部边远地区三个差异显着的城市作为长期观察样本,基金会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定期组织跨部门的现场协调会。”
他环视全场,目光诚恳:“目的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恰恰相反,是为了让不同展节奏的地方,都能在我们的协同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操与度。”
这个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充满了建设性,无人能够反驳。
该提议被一致通过。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个“联动机制”实质上确立了基金会在整个执行层面的统筹与协调角色,将那些试图置身事外的部门,牢牢地拉回了牌桌。
一个月后,一份全国性的政策研究通报文件下到各相关单位。
在文件的末尾,出现了一行不起眼的文字:“……积极探索建立公民身份历史信息追溯与社会服务联动的长效机制。”
看到这行字时,苏霓正坐在办公室里。
她伸出食指,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出的声音清脆而有力。
当晚,许文澜的加密邮件准时抵达。
她来了一张最新的全国数据图谱。
图谱上,北方那片沉寂的蓝色海洋中,一个位于老工业重镇的城市——h市,突然爆出了一连串密集的红色光点。
那条代表新增修复案例的增长曲线,陡峭得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
许文澜在邮件中附言:经核实,是h市人社局主动调取了我们提供的“老城根脉”数据库,结合本地档案,为一批历史遗留下来的下岗职工,批量解决了工龄认定与养老金衔接问题。
苏霓缓缓关掉屏幕,办公室里重归黑暗。
她望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低声自语,像是在对整个世界宣告:
“风,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是我们,教会了它如何穿山越岭。”
胜利的喜悦在团队中弥漫,但赵小芸的心头却萦绕着一丝别样的情绪。
作为团队的“眼睛”,她总能看到数据之外的东西。
就在她整理完《修复之后》的所有素材,准备投入到下一个子项目时,她的加密邮箱里,收到了一封来源不明的邮件。
邮件里没有求助,没有案例,只有一个附件。
她疑惑地点开,现里面既不是户籍档案,也不是身份证明的申请,而是一叠被扫描成高清图片的学生作文本。
字迹稚嫩,内容却让她瞬间坐直了身体。
她的手指在鼠标上悬停,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觉告诉她,这或许比解决四十三年的等待,是更深、更沉的根源。
喜欢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请大家收藏:dududu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