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SODU搜读小说>八零飒爽女主持,开局惊艳全场 > 第243章 风过林梢别吵醒树根(第1页)

第243章 风过林梢别吵醒树根(第1页)

天光未亮,那篇帖子就已经化作一柄淬毒的利刃,狠狠刺穿了“新芽计划”刚刚披上的荣光。

一夜之间,网络论坛被彻底引爆。

数段未经任何剪辑的原始录音,如同血淋淋的伤口被赤裸地撕开,公之于众。

录音里,有女孩在深夜颤抖着叙述父亲酒后的暴行,那挥起的拳头和破碎的碗碟声,仿佛穿透了屏幕;有返城知青在暮年回忆起当年为了一个回城名额而被迫做出的选择,声音里的悔恨与无奈,几乎凝成实质。

这些本该被封存在数据库最深处、作为心理干预依据的私密创伤,此刻却成了无数网民猎奇消遣的谈资。

舆论的火焰被瞬间点燃,质疑声浪排山倒海般涌向基金会——“以公益之名,行窥私之实!”、“打着关爱青少年的旗号,贩卖底层人民的痛苦!”、“新芽计划,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数据窃取阴谋!”

基金会总部,气氛凝重如铁。

苏霓的办公室里,烟灰缸早已堆满了烟蒂,但她的眼神没有丝毫慌乱,只有冰冷的锐利。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疾飞,一行行后台日志代码如瀑布般刷过屏幕。

很快,她得出了一个比系统被黑客攻破更令人心寒的结论。

“不是外部攻击,”她抬起头,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数据是通过一个试点学校的指导教师账号,使用合法权限正常导出的。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信任机制,这个被他们反复强调、引以为傲的基石,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盲区。

几乎在苏霓话音落下的同时,陆承安那边的电话已经打了进来,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杀伐之气:“查到了。涉事教师王立军,三年前从某地方宣传部门离职。我查了他过往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此前在媒体上公开反对‘新芽计划’的几位保守派学者,存在间接的师生和同乡关联。”

他没有停顿,继续说道:“我已经联系了国家司法鉴定中心,对爆料帖的上传ip和设备指纹进行了技术溯源和证据固化,确保这条线索钉死。同时,我代表基金会,刚刚向网信办紧急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青少年口述历史数据伦理管理的紧急建议》。我们不能只被动灭火,必须主动出击,抢先定义规则!”

“什么建议?”苏霓问。

“核心是两点,”陆承安语极快,“第一,‘最小必要原则’,明确规定除心理干预和学术研究外,任何人都无权接触原始数据;第二,‘知情分层授权’,将数据使用权细分为查阅、分析、引用等多个层级,每一次授权都需本人或监护人二次确认。我们把这次危机,变成推动行业立法、建立更高壁垒的机会!”

被动挨打,瞬间转为主动立规。

这一招釜底抽薪,让苏霓紧绷的嘴角微微松动。

而另一边,技术部已经是一片不眠的战场。

许文澜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她带着团队连夜奋战,一个全新的系统模块正在她手中成型。

“从现在开始,‘动态脱敏引擎’正式上线。”她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声音冰冷而坚定,“所有申请导出的内容,系统将自动对姓名、地址、学校等关键身份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生成无法逆向破解的文本。同时,每一次导出操作,都会生成一条写入区块链的审计链,永久记录,不可篡改。”

她顿了顿,指向屏幕上一个不起眼的功能模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还加了个小礼物。‘数字水印’。任何从我们系统里流出去的文件,无论被怎样复制、传播、修改,我都能追踪到它最初是从哪个账号、在什么时间、用哪台设备流出去的。我们不屑于去防范技术的漏洞,但我们绝不纵容人性的贪婪。”

技术上的铜墙铁壁迅筑起,而舆论场上的人心之战,则由赵小芸接手。

她直接驳回了公关部连夜拟定的、措辞严谨但毫无温度的官方声明。

“现在,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用真诚去对抗恶意。”

几个小时后,一场名为“倾听者公约”的线上行动席卷全网。

赵小芸邀请了一百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家长、一线教师和资深心理专家,共同签署一份公开承诺书。

视频里,他们神情肃穆,依次宣读着公约的内容:

“我们记录痛苦,不是为了消费痛苦,而是为了让它不必再于沉默中溃烂。”

“我们见证伤痕,不是为了展览伤痕,而是为了学习如何温柔地包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